2024年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7篇).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5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7篇).pdf

2024年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7篇).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1、制定寒假计划,做到劳逸结合,为高二下半学期的学习生活作好生理心理准备。2、保质完成寒假作业,提高自身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做好预习复习工作。3、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计划:1、语文:作业适量,会有少量文言文、现代文练习卷与若干篇作文,要求作好文言知识整理,作文素材积累。2、数学:以书面作业为主,要求在保质完成的基础上回顾以往知识进行针对性梳理。3、外语:作业要求巩固语法、阅读、翻译,加强听力练习,要做好知识梳理,继续背诵高考词汇。4、物理化学:以书面作业为主,应学会对以往知识进行总结整理,更不可因为选课意向已定而有所偏废。5、其它学科基本没有作业,但政治、生物、地理将在高二下半学期进行会考,有精力的话应当适当翻阅教材进行复习。6、本阶段会有“四地”征文赛,开学还会有时政竞赛等各竞赛活动,有所特长的同学应积极参与及准备。社会实践:1、本阶段部分社团将在假期中继续开展精彩的活动,可丰富课余生活,锻炼提高自身能力。2、本阶段爱心之旅、党建带团建、扬帆之旅等都会继续开展。3、本阶段学校还会要求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志愿者活动,同学应该献计献策要主动参与。我的任务:1、对以往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复习、总结,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训练,努力利用好这一阶段进行查漏补缺。2、要对各类知识进行归纳,诸如文言文知识,作文素材,英语语法及错题,理科基本知识与典型例题。这对以后的学习及复习大有帮助。3、适当作好预习工作,使自己能够较为轻松地踏入高二下半学期。4、可以适当翻阅副课书籍,不仅为高二下学期的会考,也可为高教自主招生打下基础,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借阅图书馆课外书籍进行阅读陶冶情操。5、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责任心爱心与能力素养。6、关心国家大事。7、不沉溺网络,自觉抵制不良读物,做到自重自律,发展健康情操。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二)一个学期就这样过去了,寒假又来了,在这漫长的寒假中,我不能虚度,要有意义,愉快中度过。就这样,我精心地制作了一个寒假计划表-起床:7:00洗刷:7:00-7:10体操:7:10-7:30早餐:7:30-8:00听力:8:00-8:30抄单词:8:40-9:00读语文书:9:10-9:30自由活动:9:30-10:00(不许玩,不许玩电脑)做数学奥数:10:00-10:15读英语:10:20-10:30做寒假作业:10:40-11:30做家务:11:30-12:00吃午饭:12:00-12:30自由活动:12:40-1:00(不能打电脑)做语文阅读题:1:00-1:30做英语阅读题:1:35-2:00(包括写英语作文的时间)眼保健操:2:10-2:15休息(午睡):2:30-4:00画画:4:10-5:00写作文:5:00-6:00练行书:6:10-7:00晚饭:7:00-8:00自由活动:8:00-9:00英语练习题:9:10-9:30寒假作业:9:30-10:00看书:10:00-11:00自由活动:剩余时间(不能打电脑)学生寒假假期学习计划样本(三)1."循序渐进"-就是人们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自身的智能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人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原则体现为: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2."熟读精思"-就是要根据记忆和理解的辩证关系,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自我诘难法"和"众说诘难法"去质疑问难。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则要求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4."博约结合"-就是要根据广搏和精研的辩证关系,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博与约的关系是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坚持博约结合,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5."知行统一"-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