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通用(15篇)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职业病防治工作总结1为了增加职业病防治工作执法监督检查力度,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我所对合阳县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督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增加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职业病防治知识,增加对《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我所向经营者及一线工人采取发放宣传材料形式,就职业病防治、防范等内容进行了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活动,提升了人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创造了不错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对企业法人及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卫生监督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督促企业对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使企业法人及其职业卫生专兼职管理人员提升职业病防治责任和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人员适应职业病防治需要,掌握技术规范和标准,提升技术水平;使劳动者懂得职业病防治中权益,掌握职业病防治知识。二.增加职业病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一)开展了预防性卫生监督:按照省卫生监督所下达的文件要求,卫生监督所于上半年对部分县立项项目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向合阳县平政煤矿、金水桥水泥、独惠水泥厂、源源化工厂下达了监督文书,督促企业尽快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工作。对个别因生产原因不能正常开展评价工作的企业,要求其向县卫生监督所作出书面说明。(二)开展了健康监护监督检查:对全县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建档,对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主要检查包含作业场所安全设施落实情况、劳动者健康监护、企业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以及企业参加工伤保险、职业病人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支付情况。针对部分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体检率低等问题对1家企业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写了3份现场监督笔录并下达了监督意见书,明确提出18条监督意见,有效的推动了用人单位健康监护工作的开展。我县的'大部分企业能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平政煤矿企业能按照标准配备了防护设备,有卫生安全防护等措施,有防护器具并能做到定期维护和保养,能督促职工正确配带使用,企业职工能定期进行体检,保证了企业员工身体健康,做到有健康证上岗。企业能与职工正确签订用人合同,企业及时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全县企业按时落实到位工资待遇,保证职工人身安全,加强了职业病防治意识。(三)开展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监督检查:按照全省职业卫生工作安排,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20xx年全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进行了监督检查。目前,我疾控中心和县医院取得了健康体检资质。县疾控中心取得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资质。上半年,对县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了各单位人员资质情况,检测评价项目,健康体检项目及报告书写等,明确提出了改善措施。三.经济创收情况20xx年,卫生监督所始终把经济创收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全所同志转变思想观念,在经济创收上想办法出主意,多方争取联系检测评价和体检单位。同时,卫生监督所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业务技术水平,保证为客户提供客观真实、准确公正、优质高效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并无偿为客户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指导。克服了职业卫生职能调整等因素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经济创收中严格管理,依法收费。四.存在主要问题虽然我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与工作实际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多薄弱和不足之处。首先是部分企业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严重不足,法律意识淡薄、漠视职业病防治。第二是我县企业较小,工人流动性强,伸缩性大,企业认识不到位。第三是工业基础弱,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相对滞后,近年农业人口向县城转移,企业大量雇用农民工、临时工,职工安全与卫生意识不够强。第四是对企业监测有待加强。第五是职业卫生管理档案有待进一步健全。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进一步增加工作力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五.明年的工作思路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对存在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首先是加强领导,加强责任。进一步加强领导,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地分析、研究和解决,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尽快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体系。第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加强职业安全意识。增加《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有计划地组织单位负责人开展《职业病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