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千米的认识(通用18篇)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学习的内容,形成更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评价和反思,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同样遇到问题的人们有所启发。千米的认识篇一二,教学准备。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课前活动:。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策略。"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分析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一)交流信息。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二)揭示课题。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一)引导学生举例。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5,(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