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Th****s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3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绥德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试题(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玉簟(diàn)神妪(yù)阡陌(xiān)霰雪(xiàn)B.栖隐(qī)地坼(chì)羁旅(jī)渔樵(jiāo)C.国殇(shāng)剽掠(piāo)子嗣(sì)怙恶(gǔ)D.垆边(lú)箜篌(kōng)乾坤(qián)鼎铛(chēng)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A.烟涛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难求越人语(告诉)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B.渌(深绿色的)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天黑)熊咆龙吟殷(震响)岩泉C.石破天惊逗(引)秋雨列缺(闪电)霹雳訇然(形容许多人喧哗声)中开D.惟有幽人(隐居者,诗人自指)独往来涕泗(眼泪、鼻涕)游人只合(只应)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B.沛公安在C.安得广厦千万间D.风雨不动安如山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A.①③⑤⑥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D.①②⑥⑦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第5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C.“频烦”即频繁,连续。“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开”指开创基业。“济”是渡过难关。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对下列诗句所应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②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③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A.①比喻②比喻③拟人④拟人B.①比喻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C.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对比D.①设问②比喻③反语④拟人历史上,不少豪放派诗人(词人)有婉约佳作,而婉约派也不乏豪放名句,这是一种有趣的“反差”。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种“反差”的是:()A.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B.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C.苏轼: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D.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以头叩地停顿一段时间才起身,故称“顿首”。也用于书信的起头或结尾,表致敬。B.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为四锱,一锱为六铢,后用“锱铢”来比喻极微小的数量。C.三辅,本指汉代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也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方。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撰述的官职。唐时称“翰林学士”,为文学侍从,参理机务,起草诏书,有“内相”之称。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朝如青丝暮成雪C.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下列诗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戍卒叫,函谷举。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若稍饰以楼观台榭,与江山相发挥。C.不拘于时,学于余。D.几世几代,剽掠其人?对《扬州慢》中表现“黍离之悲”的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都市;“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象往昔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热闹兴旺;“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此句写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对下列诗句的表现手法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五月渔郎相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