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打印版.doc
上传人:努力****爱敏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年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打印版.doc

2020年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打印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档仅供参考最新电大【国学经典选读】课程期末重点复习题一、课程属性及期末考试有关问题1、本课程为省开课、2、期末考试题型四种: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问答题3、填空题主要在常识中产生,个别在名词中产生、二、期末复习题、【一】常识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P42、进入民国,经书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的体认、P303、假如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大厦的基柱、P414、在五经之中,【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P415、【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P526、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P477、【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P608、”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P609、【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P5810、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P7011、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P8712、司马迁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P9213、阅读【三国志】不但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P9514、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P11815、先秦名家”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P12816、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P13117、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可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学和清代子学、P13518、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之际清议之风所带来的名实之辩、P14219、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P16020、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目、P16521、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中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P17322、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P17823、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P18124、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P187【二】名词解释1、国学: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P112、今古文经学:经学因为版本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本、P243、【尚书】:【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成熟的标志、P464、【诗经】六义:【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P505、【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之间的对话,带有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P606、【竹书纪年】: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尺4寸,每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其不但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和【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P857、【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贯穿16个朝代,记载了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提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P878、【通鉴纪事本末】: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她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袁枢依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上,她编集了239个事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