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跨考生有没有竞争力.docx
上传人:雨巷****可歆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考研跨考生有没有竞争力.docx

考研跨考生有没有竞争力.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研跨考生有没有竞争力考研跨考生有没有竞争力跨考难度很大,但是每年的考研大军中,跨考生占据的人数却与考试难度不成比例。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跨考生更有竞争力指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考研跨考生更有竞争力你知道吗●对跨专业考生来说很多学生由于大学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说想要重新选择一个热门专业,方便自己以后的就业以及工作。每年的考专业考生中,有不少都是从纯理论型专业向应用型专业、从纯文科专业向经管结合型专业转变。跨专业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给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户。学科和专业跨考消除了学科之间的空白,帮助学生拥有了开阔的思维方式和学科视野,这造就的是21世纪的最稀有的复合型人才。再从数据来看,百年诺贝尔奖有41.02%的获奖者属于交叉学科,尤其在20世纪最后25年,95项自然科学奖中,交叉学科领域有45项,占获奖总数的47.4%。这对于跨考的同学,尤其是报考交叉学科的同学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舞。●对跨院校的考生来说不少同学由于考大学时发挥不好导致没有进入理想的院校学习,考研提供了再一次向理想院校冲击的机会。跨校也是跨考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院校对同一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风格都是会有不同,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跨校考研对学生来说正是可以结合不同院校的教学特色,进行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生跨校往往是面向更高一个层次的高校,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更优良的学风和不一样的文化圈,相应的,见识和观念也会得到提高和更新。目前在我国各类研究生院中,名牌院校的毕业生所占的份额不太大,非"985"的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才是读研学生的主要来源。●对个人来说跨考是机遇也是挑战相比考本专业的同学来说,跨考意味着难度更大,压力更大。想要在一年的时间里达到和本专业考研的人的同等水平,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但是,跨考也意味着机遇,目前社会急需复合型人才,跨专业考研能够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拥有更开阔的思维和视野,这是跨考的优势。跨考考研可以说是对考研人的一种锻炼和打磨,更能够锻炼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也将在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跨专业考研复习做到四点所谓跨考,多指跨院、跨专业考研,以跨专业最为显著。据统计,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70%。如此之多的考生从二、三流院校奔向名校,这个过程中又穿插着或从经管跨到文学,或从理工跨到财经的诸多案例。机会与风险并存,选择跨考也意味着要比考本校本专业冒更大的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复习策略至关重要。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最大的不同,就是专业课起点几乎为零,这样不但降低了考生在专业上的实力,并且冲击了公共课的复习时间。因此,跨考生必须在基础复习阶段加倍努力,争取在暑假前后达到与本专业考生相抗衡的专业实力。首先,从6月开始一轮专业课复习“隔行如隔山”,专业基础本就薄弱,要与有四年专业背景的本专业考生竞争,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跨专业考生要在暑期之前、6月前后便开始专业课的复习。要在短时间内对一个全新的学科有较深的了解,就要反复阅读教材。建议大家翻看教材之前,先利用三到五份真题,综合观其重难点,然后对照参考书目录,区分全书的重点与非重点,提高看书效率。当然,非重点部分也要做到了解的层次。一般最新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指定教材都在九月份前后发布,在这之前考生可以参考往年的参考书复习,按照惯例,招生单位的参考书目会保持三到五年的惯性,甚至多年不变。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暑期来临前完成重点参考书目的第一轮复习,当然,如果参考书目过多的学科,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复习步调做适当调整。其次,注重信息情报的搜集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信息战。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第一要收集院校考研动态、参考书目、历年真题等;第二要收集所报考专业本科生的期末考试题目、课堂笔记、教师课件、课堂作业等,如果这些信息特别难以查找,也不要过分浪费时间于此,抓住参考书和真题即可,你找不到的信息或许他人也不是很容易就找到;第三要充分了解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的情况,包括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历年报考人数和上线人数、各专业分数线等等。尽可能多得了解相关信息,才能正确的知道自己的备考,集中精力复习核心知识,不至于因为信息闭塞而走了弯路。再次,考研公共课复习不能丢尽管要在专业课中投入较多精力,但公共课的复习不能丢,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政治、英语还是短板。建议大家在暑期之前投入在公共课上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剩余时间可以用于专业课复习。复习时尽量按照“听课、看书、练习、记忆”的步骤来进行,既有序又高效。最后,时刻保持平稳乐观的心态跨专业考研最容易半途而废。跨考生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很大,难免会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