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29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学习教案.pptx

棉花细菌性角斑病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病原:薄壁菌门,黄单胞杆菌属,野油菜黄单胞杆菌棉致病变种。Xanthomonascampestrispv.malvacearum。菌体短杆状,两端钝圆,有荚膜,具1~3根单极生鞭毛,可游动,革兰氏阴性反应,在PDA培养基上形成(xíngchéng)淡黄色圆形菌落,菌体细胞常2~3个连接在一起成为链状体。棉花角斑病菌上:病原细菌放大;下:组织内的病原细菌)病原生物学特性: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10~38℃,最适温度25~30℃,致死温度50~51℃。病菌在休眠阶段对不良环境(huánjìng)的抵抗力很强,干燥情况下能耐80℃高温和-28℃低温,故在染病的棉绒上,72℃高温下可保持生活力36h。pH范围为6.1~9.3,最适pH6.8左右。病害循环侵入与发病:带菌棉种播种发芽后,病菌从气孔或伤口首先侵染子叶,潮湿情况下病斑处溢出大量菌脓,进行再侵染。再侵染的病菌随寄主体表的水膜从气孔或伤口侵入。侵入棉铃的病菌,可深入(shēnrù)到纤维和种籽,造成种子带菌。传播和再侵染: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气候条件:一般土壤温度在21~28℃最适于发病。在棉花生育期,旬平均气温高于26℃,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病害流行。棉花现蕾以后,降雨越多,尤其是暴风雨多,可造成(zàochénɡ)大量伤口,有利病菌侵入,病情发展则快而重。品种的抗病性:棉花种和品种间发病有明显区别,以中棉抗病性较强,陆地棉次之,海岛棉最易感病。陆地棉中又以岱字棉系统比较抗病。栽培管理措施:喷灌有利于病原细菌的传播,比滴灌和沟灌病重。暴风雨、害虫造成的伤口多利于发病。连作病重,轮作病轻。用稀硫酸加工(jiāgōng)处理种子,则种子带菌率低,很少发病。密植的棉田发病重。病害(bìnghài)控制①硫酸脱绒:将晾晒干燥的棉籽倒入木槽或水泥槽中,按每kg棉籽加入70~100ml的浓硫酸比例(比重为1.8左右的浓硫酸加热到110~120℃),加入棉籽中,边倒硫酸边用木锨搅拌,到棉籽乌黑发亮发粘后,将棉籽堆好,加入种子量18%~20%的开水(kāishuǐ),继续翻动几分钟,取少量棉籽,用清水冲洗检查,若短绒已脱净,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捞出瘪籽和破籽,将饱籽晾干待播。②温汤浸种:采用“三开一凉”的温水(55~60℃)浸种0.5h,可杀死种子内外(nèiwài)的大部分病菌。③药剂拌种:用种子量10%的萎锈散或0.5%的三氯酚拌种。2.农业措施1)清洁棉田:清除棉田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或沤肥。2)加强栽培管理:间定苗时拔除病株,病田要早间苗、晚定苗、剔病苗。灌水要适量,不能大水漫灌,以免造成高湿的环境条件。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chūqī)喷1:1:200倍波尔多液、0.1%~0.2%的氧氯化铜、或喷施农用链霉素、氯霉素等都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