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会计确认早在20世纪初会计确认就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会计确认在会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会计研究中应当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会计确认的定义 会计确认有狭义和广义理解之分。狭义的会计确认只包括是否与何时应当记录和报告的问题。广义的会计确认包括了会计记录、计量和在财务报告上的报告这三个过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把确认定义为“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正式记入或列入某一主体的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表达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对于一项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而且要记录随后的变动‚包括导致该项目从财务报表上予以剔除的变动”。 二、会计确认在会计中有重要的地位 会计确认贯穿了整个会计工作的始终。会计要反映经济活动‚需要从企业收集大量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数据‚而这些经济数据并非全部属于会计信息系统处理对象的范围。会计处理的对象是能引起会计要素变化的各项经济业务。因此‚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应当在会计凭证、账簿中加以记录‚以及怎样把账簿中的信息和其他数据转化为财务报告‚都必须经过会计确认进行辨别和认定。由会计人员编制并经过外部审计人员鉴证后的报表上的项目都需要经过会计的确认‚对于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如管理当局的盈利预测和声明等则不要通过会计的确认。因此会计确认界定了会计记录的范围并决定了财务报表的内容‚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从计量观看会计确认 20世纪初‚计量被公认为会计的核心职能。会计就是一个计量的过程。而计量的两个重心就是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佩顿(1922)在《会计理论》中写到:“会计人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定期决定净收益和企业的财务状况。”会计的计量是以会计假设为基础的。由于对资产和收益的不同定义和对会计环境的不同假设就产生了争议。这些争议也就促成了计量流量和存量的不同会计方法的形成。 1、对资产计价的争议。在损益表成为主要的财务报表之前‚资产计价是会计争论中的主要问题。资产计价争论的主要部分就是关于历史成本问题。理论上根据持续经营假设可以对一些项目以历史成本作为计价基础‚固定资产由于不是以销售为目的就应该以历史成本计价‚而像存货等流动资产由于最终命运是要被销售就以当前市价计价。资产的用途被作为计价方法的动因。但是在当时银行家等债权人是报表的主要读者‚受他们的影响在会计实务中稳健原则是会计的主要原则‚像存货等流动资产不是以市价计价而是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 当会计报表的重心转移到损益表时‚其他的会计原则例如客观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就被用来支持历史成本会计。美国会计学会AAA(1936)认为“会计本质上不是计价的过程‚而是把历史成本和收益在当前和后续会计期间分配的过程”。1940年‚佩顿和丽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把资产看作是未分配的成本。会计人员本质上是成本分配者而不是计价者。 但在另一方面‚历史成本会计也受到了批评。坎宁(1929)认为资产是未来的服务‚因而最合理的计量方法就是将资产使用获得的未来收入进行折现‚在企业存续期间资产价值的变动要在会计记录中确认。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Edwards和Bell(1961)建议使用现实成本来代替历史成本对资产进行计价。Chamber(1966)提出了“持续适应环境会计(continuouslycontemporaryaccounting)”‚该系统以脱售价值作为计价基础。Sterling(1970)则以单人决策模型为基础‚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倡导应采用现行市价作为计价基础。 2、对收益确认的争议。在美国‚收益的确认很大一部分受到了法律和经济学理论的影响。所得税法使得实现原则成为会计收益确认的主要工具‚即收益只有在实现时才能被确认。配比原则确定了从已实现收入中扣减的费用。这样会计收益就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运用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的结果。这种收益确认方式受到经济学家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