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立定跳远——空中挺身技术(18-12)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为依据,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落实“教会、勤练、常赛”将“学、练、赛”有机结合,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结构化教学及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创设丰富的教学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深刻的运动体验,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得。二、教材分析大单元共计18次课,本次课是第12次课。本课内容是提高立定跳远挺身技术,通过辅助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立定跳远部分预设6课时,本课为第4课时。通过比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挑战、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的体育品德。教材重点:空中充分展体教材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1、2女生,人数36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爱玩、好动,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受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够,在学习中容易精力分散,精神不集中。在教学中,教师注意讲解与示范动作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充分了解立定跳远挺身的动作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通过多样化的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她们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练中提高团结配合能力。四、教学目标1.运动能力:了解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构成中挺身技术的重要作用,使80%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并积极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充分发展学生核心素质。2.健康行为:积极主动参与学练,能在学练中主动与同伴交流并共同完成技术动作;适应比赛环境,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3.体育品德:在学练和比赛过程中能主动克服困难,积极进取,顽强拼搏,遵守规则,团结协作。五、任务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跳跃练习的动作要领和易犯错误,在自主学练和互帮互助中掌握正确正确的动作要领,尝试在学练的情景中进行融会贯通,将理论联系实际,在评价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六、环境分析场地:充分利用足球场地的色块区分,所有的练习在足球场草坪上进行,最大程度上预防学生受伤环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七、教法策略1.关注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为主”,精讲多练,强化学生的主观体验,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配合、学生间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练有机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真实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与认知,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八、教与学过程(一)开始准备部分(计划用时10分钟)1.体育课堂常规2.关节拉伸操“小城夏天”3.游戏“脚斗士”,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带动课堂学练气氛,是学生的身心状态充分做好准备(二)学练提高部分(计划用时32分钟)1.复习原地蹬摆的技术与动作练习一:原地蹬摆练习方法:学生四列横队认真听讲,积极学练,每组练习10次,共3组2.挺身技术改善与提高练习一:原地挺身跳练习方法: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每组练习10次,共3组。练习二:蹬摆起跳,挺身跪上垫练习方法:由小组长带领各组到指定区域内练习。每人练习练习10次。3.纠错与提高,展示与评价学生相互观察学习,学生自我展示,师生交流评价。巡回观察,指导纠错,学生互相观察优缺点,共同进步。提供学生展示自我风采,活跃课堂学习,学练评价。4.“投石过河”接力比赛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9组,每组4人,每组各拿一个呼啦圈站于起点线,第一个同学再老师哨声响起时将呼啦圈向前投出,并运用立定跳远的方式跳进圈内,以此类推,到达标志盘后以同样的方式返回,以交接呼啦圈给本队下一位同学为准,以到达名次分别得9--1分,游戏进行两轮,积分后四名的组进行深蹲跳15次。通过比赛的形式,强化学生双脚跳跃能力,与同学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练习中观察每位同学是否能够做到双脚同时起跳,上下肢协调配合。5.体能练习1)“同舟共济”40S*3组2)“百花齐放”20次*3组体能练习主要在于发展学生核心力量(三)结束部分(计划用时3分钟)1.放松练习:通过呼吸和拉伸使身心得到放松,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2.课堂小结3.布置课后任务4.宣布下课,收拾场地,回收器材九、预计教学效果与运动负荷1、预计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立定跳远空中展体技术。2、预计本课学生的运动强度为中上,最高心率17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40次/分左右,练习密度为75%左右。十、场地器材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提前布置好场地,准备好器材:音响1台、标志盘若干、呼啦圈9个、小体操垫20块、大体操垫4块。2.课中根据练习需要,安排学生有序进行器材使用与放置;每小组根据要求布置各自练习场地;3.具体场地布置见组织要求;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