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包汤圆作文包汤圆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包汤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包汤圆作文1我每次来时代教育——金笔作文学习是最开心的事情,因为周老师经常给我们找许多有趣的写作内容,这一次周老师让我们准备:汤圆面,汤圆芯。我想:这肯定是要包汤圆了。于是我和妈妈立刻行动起来,我们在家里找到了汤圆面,但是没有汤圆芯。然后我们就去超市买汤圆芯,超市里有好多汤圆芯,有周油的汤圆芯,有芝麻的汤圆芯等等,我最喜欢的是芝麻的汤圆芯,然后我们买了两包芝麻的汤圆芯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到家后我把包汤圆的材料分别用口袋和饭盒装好,真希望周末快点到来。周末终于到了,平时我下午一点四十出门,现在我一点半就走了。我象小兔子一样蹦蹦跳跳的向公交车站走去,到了车站,等了好一会儿车才慢吞吞的开来。上车后我觉得车开得好慢啊!感觉好像开了很久似的。终于到站了,我迫不及待的象小鸟一样飞快的向金笔作文班跑去。到了金笔作文班,周老师来了后,清点了人数,都到齐了。然后我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迈着轻快的步伐,一路上欢声笑语向周老师家走去。到了周老师家,周老师把我们分成几组后,就去给我们烧水和汤圆面。我先在一个碗里放入一些汤圆面,再到入一些水,但是我觉得水太少了,于是请周老师再给我倒一些水,但是不小心倒多了,我问周老师怎么办?周老师说:“在放一些面就可以了”我照着周老师的方法去做,果然把面和好了。接下来就开始包汤圆了,我的第一个汤圆包的圆溜溜的,颜色是莹白的',可爱极了。第二三四个包的最匀称......汤圆包好后就交给周老师,周老师负责给我们煮汤圆。我忍不住的把头伸到锅前看了看,又赶紧缩回来.....有一次我看见雪白雪白的汤圆探出了小脑袋。不一会周老师说:“汤圆煮好喽!”汤圆煮好后,我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哇!香甜可口的汤圆美味极了。吃完汤圆,我们在周老师的带领下回到了金笔作文班。以前我只知道汤圆吃起来香甜可口,没想到这小小的汤圆还代表着团团圆圆,永不分离。这次我吃到了自己包的汤圆,开心极了!包汤圆作文2汤圆是宁波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它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包含着更深的意义,在元宵节时,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锅汤圆。听妈妈说,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吃下一个汤圆一年就会吉祥如意。今年元宵节,我特意央求妈妈叫我包汤圆。做汤圆之前先要揉面。妈妈先把面粉倒在一个干净的盆子里,让我倒点温水进去,只见妈妈把手伸进盆子里顺时针搅拌起来。她一边揉一边叫我加水,直到妈妈把面粉揉得像橡皮泥一样有韧性,不粘手了才停下来,接着妈妈把面粉团搓成长条形,摘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小面团,把它们整齐地排放在盘子里。准备工作做好开始包汤圆喽!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边。我一看,很简单嘛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谁知看着简单做起来却犯难了。我学着妈妈的样,用手心把小面团搓成一个小圆球,然后用大拇指往圆球上用力按下去,再转几下弄成一个“小碗”状。再在“小碗”里放一勺馅,前面都很顺利,可是要把它包起来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黑色的芝麻陷老是不听话要跑出来,粘在了手上,面团上,还有我的.鼻子上。我用力的想把它搓圆,却总是不如我意。最终一个黑白相间的花斑“四不像”汤圆诞生了。妈妈看着我的作品笑弯了腰。经过一次次失败后,一个圆滚滚,白白胖胖的“小雪球”般的汤圆终于做成功了。把它们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盘子上真是好看。水开了,汤圆像一个个跳水运动员跳入水中,刚开始,它们沉在水底“练憋气”,不一会儿,它们在水中“跳起舞来”,再过一会,它们终于憋不住了,像一群小白鹅争先恐后地浮出水面。妈妈说:“汤圆熟了!”我迫不及待地乘了一碗,一口咬下去好烫啊!妈妈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汤圆哦。“这时汤圆的香甜已经在我的嘴巴里散开,一直甜到了心里。包汤圆作文3汤圆是宁波著名的传统小吃,历史十分悠久。据说,汤圆起源于宋朝,象征一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我喜欢吃汤圆,那味道糯香、软甜。今天,我跟着奶奶也来做一做,而且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呢!怎么了,你不信。连我都能做好?嘿嘿,这是最正常的反应,就连爸爸妈妈也怀疑呢!做汤圆之前要先揉面,只见那粉细细的、滑滑的,白如雪,滑似绸,摸上去可舒服啦。在面粉里一边加水,一边揉面。大约过了10分钟,刚才细细的粉就成了软软的面团,奶奶从大坨面中分出一个个小面团,搓了又搓,接着一只手拖着面团,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插进去形成了一个小洞,然后边捏边转,渐渐地往底部捏,不一会儿,一个均匀的“面壳子”诞生了。我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突然奶奶递过来一个面团说:“你试试。”我照着奶奶的样子,先搓再捏,可捏出来的不是个“面壳子”,而是个皮厚的'“陶瓷杯”,奶奶鼓励我:“第一次嘛,总有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