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结构力学复习要点近几年交大结力真题分析~(个人总结)一: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经常及桁架一起出题,顺便求其内力二:已知受力,绘制弯矩剪力图三:静定结构位移计算,一般加有弹簧或者移动支座四:力法,一般都是对称的图形,让你利用对称性五:位移法,还是对称,一般都有条黑线(EI无限大),难点就在于刚体只能平动和转动,而转动的时候会引起转角……还得靠你自己去练习,掌握了一点都不难。六:影响线,不多说了,送分题七:直接画出某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图,表面上是画图,其实是多次利用力矩分配法,对刚结点的弯矩多次分配,画出简图,看似容易的题,其实是得分率最低的题,因此,大家必须多练习,熟练掌握力矩分配法!好多欲考丄建的研友都纠结及结构力学该如何复习,下而我将自己的经历写下来,希望对土建人有所帮助,尤其是跨考土建的同学。一、谈谈跨考土建。我是跨考上建,而且跨度较大,之前只学过材料力学。我想考的专业要求是结构力学,对于这个没接触过的学科頁•的有些发烘,但是我觉得这不是问题,各位应该有同样的感觉吧—本科课程都是一周就可以突击考试,上课也不听,所以自学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只是付岀要多一些。二、结构力学的学习接触一门从未有印象的学科,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最重要,当时把指立书目(李廉規版)结构力学认真学了一遍,发现什么都不会,例题勉强看的僮,课后习题干脆都不会,我也想过是否继续,为了心仪的专业,就豁岀去了。第一遍学校课本用了2个月,期间困难很大,到本校的土木学院找老师帮忙,结构力学老师居然退休了。我靠,整个学校没有结构力学老师,我日!没办法,硬头皮自学。6月份时发生了一个转折点,那就是选到了一遍优秀的练习册。我当时想买一本练习册,看中了当当上一本很厚的练习册(于玲玲版),买回来后直接研究它,课本的课后题不会就不做了。就这样边研究练习册边在书上查找概念就行消化,最痛苦的两个月结束了,我把练习册做了一遍,好多问题没有明白,一本好的练习册可以肖省你的时间,为你归纳好了概念等,如力法,它将各种题型分布展开,里而都是各大名校的真题,做到淸华、同济、哈工大的真题确实有难度。自学结构力学需要具备归纳方法的能力,当时有一个话剪力图的问题,我做了近10道题后才总结出一种简便方法,后来问了一位某校研友,这个简便方法居然是他们老师讲过的,我就这样走了很多弯路,印象也很深,不见得是坏事。做完一遍练习册后,我重新回到课本,发现课后题忽然变得很简单了,看来居髙临下的复习法虽说有风险,但是效果不错。就这样花了半个月时间把课后习题做了,仍然有一些不会的,但是感觉完全结构力学复习要点不一样了。到了10月份,练习册已经做完了3遍,里而的真题差不多可以理解很多了,自己感觉考110+有希望了。11月份时,专业课时间减少,政治时间增多,开始研究真题和继续做练习册。做完这本练习册后,发现真题难度完全可以接受,毕竟及淸华、同济差一些。12月末,练习册做了第4遍,彻底搞定了很多问题,自己认为130以上不是问题了,因为结构力学知识点很整,学好后基本不会遇到无法下笔的题。最终的分数还是很满意的,专业课考的比较简单,但是学完这本练习册后,完全可以胜任同济、浙大的考题。最后还是有一道大题还是没会,是从没见过的题型,英他的题基本上都正确,这就是多做题的好处,可以锻炼心境,一次成型。自学路很痛苦,苦尽甘来的感觉很令人回味。跨考的专业课不是问题,即使本科学过的,也不能轻敌,毕竟考研题及本科期末考试的题差别是相当大的,稳扎稳打,重点打基础,逐个突破知识点,答出髙分是很可能的。相信想考上建的同学大部分都有力学基础,一泄可以复习得更好。下面由辉哥(落魄小男孩)进行补充,更具价值我来补充一点(不喜勿喷),买辅导资料结合自己报考的学校来考虑,一般而言,淸华、北航、哈工大、浙大等学校的结构力学题目陷阱多、杆件复杂,复习的时候适合用于玲玲的书,其他学校的比如北交,适合用石志飞老师编写的书。。。千万别小看课本,另外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总结一些方法,其实杆件分析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杆件复杂一些(尤其是超静定结构),学会了方法,一切不在话下。。°1.杆件的几何组成分析,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有几个重要原则,不要死记,想淸楚每个原则是怎么得出来的,尤英是无穷远虚较。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杆件拆分、杆件奇从奇奇奇奇©OO2•静泄结构内力图,送分的题目,原则就是截而静力平衡,记住一个弯矩图的斜率(算正的)是剪力的绝对值,再根据顺正逆负判断正负号。。。3.静泄结构的位移,根据单位力法,考察的是内力图的画法和叠加算法4.力法,关键是判断出是几次超静左。。。有一个要注意的,有二力杆件的,如果把二力杆件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