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XXXX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docx

XXXX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13页第PAGE\*MERGEFORMAT13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3页2011年南通市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发布时间:2011-03-2213:21:00来源:J--经济体制改革处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既要充分看到国内外经济环境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黄金机遇,不断放大比较优势;又要深刻认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有效应对,趋利避害,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5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不懈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持之以恒重统筹、惠民生、促和谐,着力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抓好1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100家优势企业、10个特色产业基地,新兴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围绕打造国家级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提升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总承包、专业化分包能力,海洋工程完工量超过450万综合吨。围绕打造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基地,加快建设"海上三峡",风电并网发电装机容量超过90万千瓦;光伏电池及组件产能超过1300兆瓦。围绕打造长三角新材料研发转化生产基地,拉长功能性、专用型合成材料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生物技术药物,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着力突破数字化及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大力开发推广高效节能装备及产品,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千亿级"产业板块竞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船舶及重装备、能源及其装备制造两大产业"双倍增",电子信息、石化两大产业"双突破",纺织服装、轻工食品两大产业"双提升",六大产业产值全部突破千亿元,新增百亿级工业企业1-2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00家。船舶产业重点向"三高一优"方向发展,加快打造"世界船谷"。能源及其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高端、大型输变电和发电配套设备,加快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能源基地和全国重要的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电子信息重点做优光通信、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测试封装等,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产业重点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强化新产品开发,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石化产业基地。纺织服装以研发、生产、贸易一体化为方向,巩固提升"南通家纺"品牌,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家纺产业基地。轻工食品重点提升高档纸制品、醋片醋纤、电动工具等优势产品开发、品牌创建能力,加快打造华东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轻工业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抓好168个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推进制造业企业主辅分离,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服务临港产业、辐射长江中上游的港口物流,积极发展航空物流;培育、整合16个10亿元以上专业市场,壮大、提升2个百亿级大型专业市场。大力培育总部经济和会展品牌。壮大网络呼叫、动漫设计等特色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服务外包首位城市。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280亿元。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40个市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达到1200亿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工程,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企业建设研发平台200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0个,新增科技孵化器5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400家,引进1-2家重大研发机构。加快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组建南通科技银行、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大力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优秀人才2000名以上。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人才特区",解决好人才关注的居住、医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