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没准儿会出现一些突发事故,为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把损失降到最低,总归要预先编制应急预案。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欢迎大家分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1适用范围本导则规定了企业(或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企业(或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在切实加强环境风险源的监控和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规定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控制事件危害的蔓延,减小伴随的环境影响。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本导则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2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xx第1号);《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xx第2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5085.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5085.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3.2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3.3环境风险源指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3.4环境敏感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规定,指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者生态影响因子特别敏感的区域。3.5环境保护目标指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3.6环境事件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由于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财富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事件。3.7次生衍生事件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环境事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1总则1.1编制目的建立健全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项目部应对涉及施工作业场所的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迅速消除事件的危害,保证生产经营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项目部实际,特制定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突法环境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1.3.1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生产经营工程中突然发生因环境污染造成的一般和重大环境事件、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或涉及安全生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1.3.2事件的分类a、一般环境事件:发生3人以下死亡;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地区纠纷,引发一般群体性影响;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挖。b、超过以上事件范围的为重大环境事件。l.4工作原则1.4.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加强对环境事故危险源的监测、监控并实施监督管理,建立环境事故风险防范体系,积极预防、及时控制、消除隐患,提高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消除或减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