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培训方案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培训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培训方案篇1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打造精品教师,让新教师在新起点达到高标准的教学水平,经县教育局研究决定,20xx年起对全县新招聘小学教师集中到县城进行跟班培训一个学期。为做好这一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跟班时间及人数跟班分上下两学期进行,共194人:第一学期:20xx年8月—20xx年元月,97人第二学期:20xx年2月—20xx年7月,97人。二、跟班地点及人数跟班教师分别安排在县城各小学进行,一小20人,二小、三小、各19人,六小、初中各10人。中学个别学科在县城跟班学习一年。三、跟班年级各学校将跟班教师全部集中安排在小学1—3年级。四、跟班学习内容学习小学语数新课标(其中音、体、美、英、信息技术等学科加本专业新课标)、小学教学常规、三字一画,课件制作,小学班主任工作。五、跟班要求(一)承办跟班学校工作职责1、制定本校新教师跟班工作计划,确定跟班指导教师,安排跟班学习内容。要求本校教职工积极参与、支持新教师跟班工作。2、指定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新教师的管理工作,并做好新教师的日常管理工作,执行学校教师管理有关制度,加强对跟班教师的管理和教育;帮助跟班教师克服各种困难、提高思想认识,完成跟班任务。3、为跟班教师提供办公条件和基本的食宿条件,并给予跟班教师适当的生活补助。4、做好跟班教师的跟班安排,为跟班教师安排课务和班主任工作,跟班教师的工作量与本校教师的工作量基本一致。5、选派优秀教师指导跟班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每名指导教师带跟班教师1—2名。制定指导教师工作考核标准,督促指导教师履行指导职责,开展指导教师指导工作考核,学校给予指导教师适当超工作量补助。6、跟班教师要与本校教师享有同等福利待遇。7、向跟班教师和指导教师提供所需的教材、教学资源、图书资源和历年任课教师教案等,为跟班教师和指导教师开展工作尽可能提供方便。8、安排并督促做好跟班教师成绩考核评定工作。9、妥善安排跟班教师与学校的工作交接。(二)新教师工作职责1、坚持听课、评课和授课。跟班期间,每位跟班新教师听课40节以上,认真做好笔记,写好课后分析评议、交换意见。2、承担好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跟班期间,承担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课,并兼任音、体、美等其中一门课程教学,同时做好班主任工作。每位跟班教师至少上好3节课(即见面课、汇报课、观摩课)。3、遵守所在学校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三)派出学校职责1、为新教师办理相关人事手续,保障新教师工资等待遇。2、分批安排新教师跟班学习人员,确保学校工作正常开展。3、跟踪学校派出的新教师跟班学习工作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4、筹措好经费,专门用于培训管理及培训教师等费用。(四)教育局职责1、制定新教师跟班培训实施方案。2、负责安排跟班的新教师到各承办学校。3、协调、督促各校落实新教师跟班培训相关待遇。4、对跟班期满的跟班教师及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并落实考核结果使用。5、指导检查新教和指导教师工作情况,了解学生及其家长对新教师的评价。(五)新教师考核1、实行平时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总分100分,其中学校负责平时考核占50分,教育局负责综合考核占50分。2、学校平时考核主要考核新教师师德师风情况、执行学校考勤制度情况、完成学校工作任务情况及教学成绩情况。3、教育局综合考核主要考核新教师素质(包括教案、班主任工作、教学水平、三字一画、课件制作)、所在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新教师认同度。(六)考核结果使用县教育局对指导教师和跟班新教师进行考核,跟班新教师期末教学成绩与同年级同学科的平均成绩低于10分,或跟班学习期间违反师德师风,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表现差的,出现责任事故,下学年要重新参加教师选岗,考核定为不合格档次,第二年考核仍未达到考核要求的由教育局进行辞退。期末教学成绩与同年级同学科的平均成绩高于10分的新老师可以参加第二年新教师优先选岗,指导教师工作成绩优秀的,县教育局将予以表彰奖励。教师培训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以提高新教师师德水平为先导,以抓新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重点,通过自学、讲座、指导、检查等手段,促进新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文化水平等综合素质快速提高。二、组织机构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组员:xxx执行机构:教导处德育处三、培训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熟悉教育教学内容;熟悉教育教学常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熟悉新课改理念和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