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廉洁家风故事廉洁家风故事廉洁家风故事1父亲是一名老铁路职工,作为一名铁路列车轮对检验员,他要负责列车车轮入厂、出厂检验的最后一道工序,责任重大。在他身上,老一代铁路人顽强拼搏、勤俭节约、廉洁奉公的精神体现得特别明显。儿时的我也时常能够感受到父亲对待工作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我小时候每年秋季,父亲单位都会组织发放秋菜。有一次,负责发放秋菜的'叔叔把秤称错了,我家本来应得500斤白菜,结果称回来1000斤。回家后,父亲觉得不对劲,特意又返回发菜地点,重新过秤,确认果然是那个叔叔因疏忽多发了。在物质相对匮乏的70年代末期,500斤秋菜对于我家来说可谓意义非凡。我清楚地记得,别人听说这事儿后,都说父亲“傻”,父亲并不辩解,一笑了之。这件事虽小,但在我幼小的心中,却烙下了深印,懵懂的我也记住了爸爸说的“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这句话。参加工作特别是走上列车长岗位后,父亲对我的嘱咐更多了,他就像一名义务监督员,没事就提醒我,万不可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我走上管理岗位后,父亲更是反复告诫我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多为企业奉献,多为职工做事。从小到大,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深深影响了我的行为,使我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恪守行为底线,努力工作,绝不做有损于集体和别人的事。前年,母亲患病,在天津做完手术,和父亲坐我们段的车返回牡丹江。列车长知道他们老两口是我父母后,特意在餐车安排了饭菜。父亲非常过意不去,坚持让我交上餐费。虽然餐车人员一再推辞,但我还是按照父亲意愿交上餐费,因为我懂父亲。去年,儿子高考升学,他嘱咐我不要声张,只在家中亲友小聚庆祝一下就好。不用说,我自然照办。如今,父亲已近暮年,我也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教诲我会永远铭刻于心,也会传给我的子辈,并告诉他一直传承下去。廉洁家风故事2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求索、艰苦奋斗,他的英雄事迹犹如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为子孙后辈树立起了坚实的榜样。今年《开学第一课》的舞台上,邀请到了李大钊之孙李宏塔、李亚中,听他们讲述李大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优良家风。作为革命英烈的后代,李大钊之孙李宏塔在回忆起祖父时,谈到李大钊在牺牲时只给家里留下了一块大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接受《开学第一课》的访谈时,李大钊之孙李亚中说到了祖父写的这副对联,“这个‘文章’是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篇大的‘文章’。”正如李宏塔所说,李大钊一生简朴,他曾是北大图书馆的主任兼任教授,每月的工资有200多块大洋,但他从来不坐黄包车去上班,工作时的午餐总是吃自带的馒头或窝头,把大部分的钱都用来发展党的事业、接济穷苦群众,以至于每月发工资时都要先扣下一部分交给夫人保管,以保证家中基本的衣食开销。李大钊朴素清廉的生活作风、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孙辈李宏塔和李亚中。李宏塔是今年“七一勋章”的获得者,曾在安徽省民政厅工作的他,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在一套55平方米的旧房里住了16年,在他看来,生活的优渥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为群众办实事。在民政系统工作期间,李宏塔每年至少有一半时间在基层度过,进村入户做调研工作,把低保户、孤寡老人、孤残儿童视为自己的亲人。2003年淮河洪灾,李宏塔带头深入一线查看灾情,他走进受灾群众的帐篷测量气温,发现酷热难忍,他立即提议当地党政机关腾出办公室来安置群众……在基层的工作中,李宏塔始终牢记着要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我们最大的权力,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在孙辈的世代传承中更加鲜活有力。从李大钊为革命献身的英勇事迹,到李宏塔严于律己、服务民众的奉献精神,百年风雨征程,不变的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使命。廉洁家风故事3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近几日,我也陆续收到了部分家属向四公司纪委反馈的家书感言。当我阅读着一份份党员干部家属的廉洁亲情寄语时,不由得想到了母亲的那句“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妹妹刚出生那会,家里又刚盖了房子,窗户玻璃是赊来的,唯一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双人床也因为还债被别人拉走了。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个要强的人,硬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打零工、做小生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供着我和妹妹上学读书。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别人家,就喜欢翻抽屉,总觉得抽屉里藏着许多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串门,蠢蠢欲动的我又悄悄打开了邻居家的抽屉,发现一只按动的圆珠笔,一按就能写字,觉得特别高级,顺手就揣进了袖子里。回到家后,母亲看我在拿着笔写写画画,一把夺过,正以为要挨揍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是咱的,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