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社的工作计划(精选19篇)制定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为未来的行动提供指导。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感谢以下文学社的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化,使同学喜闻乐见,尽可能发挥每位社员的才干,为同学文学水平的提高带给有利条件。加强计划与指导,使活动向规范化、经常化发展,让活动取得实效与长效,从而使文学社活动蓬蓬勃勃发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1、继续完善文学社的规章制度,完善文学社组织结构,争取让文学社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宣传窗口。2、定期完成社刊雏鹰的修改发行工作。提高刊物和稿件的质量。3、建立文学社社员档案资料卡,包括学生详细资料,星级评定、作文发表登记等。5、用心配合校园每一次活动,撰稿并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6、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好稿件的数据统计工作。7、学期末召开表彰大会,对学期中表现优秀的通讯员社员颁发奖品和荣誉证书。8、开设寨里河镇中心小学文学社网站,增设文学社qq群,为文学社成员带给交流平台,多方位完善、展示文学社形象,提高文学社的影响力。9、为了丰富社员文学生活,开拓社员的视野,积累写作素材,文学社计划在本学期开展一次采风活动,并在社员采风后写下的较好文章以供日后展出。本学期文学社工作要开展得要认真仔细,透过多种渠道宣传提高刊物的影响力。用心开展校际交流,将优秀文章寄往有关报刊杂志等。文学社的工作计划篇二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读写潜力,我们将把晨曦文学社办成学生群体中文学爱好者写作才华展示的星光大舞台。1、宣传:在校园橱窗中张贴文学社招新海报,并委托各班的语文教师代为宣传。2、报名:由学生自主报名,将个人介绍连带一篇个人作品交给专门负责人。透过此关即可成为正式社员。社员初定为100人。3、干部筛选:由指导老师共同评议,确定参加复试的人选,约15人。透过此关,即可成为社团干部候选人。4、复试:在阶梯教室设考场,现场面试。由指导老师共同评议,从中筛选出10人。面试合格者,即可正式成为社团干部。5、公布:社干名单及其应选文章,我们将于近期张贴在校园橱窗栏内,理解学生群体监督。(一)校内活动。1、组织好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征稿及相关事宜,推选最佳作品在橱窗中张贴。2、开展文学辅导课讲座:争取每两周举办一次辅导课。时间为周二午后,地点在阶梯教室。讲座由特聘的语文教师主讲,每次围绕写作的一个方面展开(如修辞让你的文章“出彩”、谈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等等)。12月份,我们争取邀请兴化市作家协会主席以及部分作家给大家做一次写作专题讲座。3、借着“三进”校园的强风,联合语文组共同承办中华经典诵读节:在校园内大力倡导古今诗词背诵,不定期举行现场诗歌默写大赛,并借此增加学生文学功底,营造校园文化气氛。4、在全校范围内举行现场作文大赛。文学社将组织发动社员和广大的文学爱好者参加,活动地点在阶梯教室。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佳作由文学社指导老师评出。5、每年“五四”、“十一”期间举办“读书论坛”演讲活动:演讲资料务必为社员自创,选材可近期阅读过的书目。6、落实文学社下设的'撰稿部的采访工作:采访校园领导、先进教师、优秀学生以及“校园艺术节”等相关活动中的主要负责人。7、社员每两周至少上交一篇作品。文学社的社干和辅导老师从中斟选出优秀作品,争取每个月都能在校园橱窗内张贴社员的部分优秀习作。8、及早落实校报的出刊以及发行工作。(二)校外或涉外活动。1、组织社员参加各级各类作文竞赛活动,如“板桥杯”、“兴中杯”、“新概念作文大赛”等,争取让较多学生获奖。2、组织社员投寄作品到市内外各类刊物,力争发表。文学社的工作计划篇三社团将与校园小记者站,小水滴广播站,校图书馆联合开展文学讲座、阅读交流、宣传等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指引正确的读书方向,让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的寻找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积累素材,提高鉴赏水平和文学修养。2鼓励社员积极撰写文稿。文学社通过播音学生自己撰写的文稿,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3通过与小记者站结合开展活动,让学生自觉和不自觉的去观注社会新闻,了角实事,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4积极参与少先队的社会活动,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的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并经常带领学生走入社区,了解社区,开展社区关怀活动。小水滴文学社可充分利用少先队阵地,组织学生投身社会,关注社区生活,领略社区人文,培养审美能力和环保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5成为校园国学经典阅读的强大队伍。文学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