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pdf

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以下是省电大下发的期末复习题,请同学们一定要做一下(有些答案和上网粘贴到百度搜索中进行搜索),供考试参考,由于是开卷考试,提前做一遍可以将做好的材料带进考场。安徽电大《实用法律基础》期末复习题本次期末复习指导针对参加《实用法律基础》课程考试的各专业专科、本科同学。为帮助大家进行复习迎考,我们提供本课程期末考试复习题,多数习题附有答案,望大家抽一定时间练习,这样便能从容应考,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本课程考试。注:第8、9、10、14章不作为复习考试范围。律概述一、名词解释(参见教材)二、单项选择题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A.国家意志性B.权利义务C.国家强制力D.社会关系2法是调整()的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A.王甲犯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因罪行严重、手段恶劣、社会影响极坏,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于3月15口执行枪决。试问:王甲因犯罪而最终得到惩处,最能体现下列法的哪一个特征?()A.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B.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C.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D.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12条第2款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而在我国西周时期,死刑的枪决方式却可以有绞、弃世、焚、辕等。从不同历史时期死刑执行方式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法的哪一点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的内容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法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D.法具有国家意志性A.B.C.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成为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下列哪个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5、()0经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B.特别行政区的法C.D.法律关系的客体A.下列对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表述正确的是()6、宪法〉行政法规〉法律地方性法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行规政法的法规溯及力D.,党的政策A.是指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7、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B.宪法>地方性法规〉法律〉行政法规A.D.行政法规〉宪法〉法律〉地方性法规C.)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8、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行为A.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C.中国法律不适用于下列哪些地方?)9、(悬挂中国国旗停在新加坡港的油轮B.悬挂西班牙国旗停在新加坡港的油轮A.南沙群岛D.中国驻法国大使馆C.10、小李下中班回家途中,遇到一持刀抢劫的歹徒,在搏斗过程中,小李用劲将歹徒的刀扭转方向刺进了歹徒的胸部,最后歹徒经抢救无效死亡。小李听到这一消息害怕极了,但一位法律界的朋友告诉小李,他属于正当防卫,在遭遇抢劫时享有无限防卫权,他并不须要对歹徒的死亡负刑事责任,小李终于松了一口气。这最能体现法的A.指引作用C.D.评价作用B.(警示作用预测作用参考答案:1、B2、A3、B4、B5、A6、D7、C8、C9、B10、B章章民法基础知识章章合同法担保2345法知识产权第第法第第一、名词解释(自己参看教材即可)二、单项选择题1、关于《民法通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A它就是我国的法典B它是我国的民事基本法C它是我国民事特别法D它是我国的民事单行法2、我国民法的调查对象是()CA所有的财产关系B所有的人身关系C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D全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3、下列肯定不属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是(A)A小张与所在单位因劳动权益发生纠纷B李源源小朋友今年4周岁,某日他父亲在一份挂历上意外发现了自己孩子的照片C甲无故将乙打伤,虽伤势不重,但也造成乙医疗费、误工费、营养费等损失共计2000元D李明捏造事实,在单位散布谣言,称王军曾在外地流氓行为而受过行政处罚分析:A,劳动权益纠纷属于劳动法调整范畴。4、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以(D)为本位的。A国家利益B经济利益C法定义务D权利5、民法的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B)A商品交换的等价B民事主体平等的法律地位C民事主体所有权利的相同D民事主体所有义务的相同6、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真实意思表示为有效条件。这一规定主要是(B)的体现。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CD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7、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恶意串通实施损失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D)的体现CDA平等原则B自愿原则等价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8民法的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