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docx
上传人:努力****晓骞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剑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docx

剑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剑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剑门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剑门唐代:杜甫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译文: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天帝在人间设下一些险阻,剑门之险雄居天下。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连绵的群山抱护着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两崖如同相并的两堵高墙,岩石的纹理刻画出城郭的形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这里确乎是一人奋勇当关,百万人马无法靠前。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蜀地的珠玉财宝流向中原,连岷山、峨眉也为之气色惨淡。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想那三皇五帝的时代,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亲密无间。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后代君王务以柔远,设宫纳贡致使淳朴的风俗中断。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杰,仍想据蜀称霸分裂江山。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王者要并吞,霸者要割据,你争我夺拼力相残。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我要向天帝问罪,我要铲除这致乱的重山!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想到这种据险作乱的事情还会间或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惶恐无言。注释: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剑门:即大剑山,在今四川剑阁县。大小剑山间,有栈道七十里,叫做剑阁。设险:天造地设的险要。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石角:山峰的巨石。两崖崇墉(yōng)倚,刻画城郭状。崇墉:高峻的城墙,用以形容两崖。城:指都色四周用作防御的墙垣。郭:指外城。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关:指剑门山,山壁中断如关口。傍,靠近。珠玉走中原,岷(mín)峨(é)气凄怆。珠玉:一作“珠帛”,指征效的财物。中原:黄河中游地带,这里指代京都——朝廷所在地。岷峨:岷山和峨眉山,岷山在四川北部,峨眉山在四川中南部。凄怆:悲伤。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三皇五帝:传说中最古的一些帝王。三皇,说法不一,一般指燧人、伏羲、神农。见班固《白虎通》。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后王:致夏商周三朝的君主。柔远:指对边远地区实行安抚怀柔政策。职贡:意思就是规定各地方担负一定的劳役,按时交纳一定的贡物。也就是劳役和斌税。道:指上文所说先王时“鸡犬各相放”的政治。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霸王:称主称霸。割据叫霸,统一天下叫王。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并吞:指王者,如秦始皇等。割据:指霸者,如公孙述、刘备等。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zhàng)!真宰:指天,古人以为天主宰万物,故称。铲叠嶂:削平重叠的山峦。恐此复偶然,临风默惆怅。赏析:这首诗的开始八句,突兀而起,描写了作者初见剑门山那种惊愕的神态。如此奇险、雄壮的大山,真是地造天设。山山相连环绕西南,山上的石头犄角都指向北方。两崖高耸,仿佛墙壁,砌垒之状,宛如城郭。只要有一个人怒而据守,即使百万人也莫敢近前。这些生动的描写,一方面是采用赋的手法,直接描绘山势的雄奇、险要和壮伟,展现了壮阔宏大的气势,十分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诗中用“险”字、“壮”字来形容剑门,全篇都从这二字生发开去。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诗中采用了赋中有兴的手法,寄寓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尤其是“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二句,意蕴丰厚,耐人寻味。”诗人从险峻的山势中,已经清醒意识到,这样险要的地理环境,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随时都有脱离中央王朝,地方割据的危险。“石角”,表面是写山,其实是象征那些居心叵测的地方军阀。在具体描写的基础上,作者针对时事,抒发议论。诗人先写当前朝廷剥削百姓,珠玉等物日往中原,故蜀民穷困,以至岷山、峨眉山也为之气色凄怆。其中“走”字系由《韩诗外传》中化用而来,卷六云:“夫珠出于江海,玉出于昆山,无足而至者,犹(同‘由’)主君好之也。”这就委婉曲折地指出了唐王朝对四川人民的苛敛和搜刮,从而揭示了天下致敌之由。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又从历史的角度抒发议论。回想上古时代,四川未通中原,那时人们不分彼此,连鸡犬也是随便放的。而夏商周之后,虽对远方实行怀柔政策,但其设官受贡,开了后世苛捐猛征之先,并且对跋扈之徒也逐渐失去了控制,致使地方军阀高视阔步,称王称霸,彼此互不相让,厮杀得难解难分。这些议论,句句是说历史,而句句又联系着现实。最后四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对发动战争,割据祖国之人的强烈愤怒,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诗人说:我要谴责天公,真想铲平这重山叠嶂;想到割据一方的事将来会不时发生,我不禁临风惆怅、沉默无言了!这最后四句十分重要,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罪真宰”、“铲叠嶂”云云,与篇首对险、壮的极力描写,遥相呼应,使上面的描写落到实处;“恐此复偶然”,又是对“并吞”、“割据”等议论的总结,并进一步表达了对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