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论文****可爱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完整word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doc

(完整word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时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答案】C2.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知也知:聪明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雅C.民信之矣信:信任D.逝者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解析】文:掩饰。【答案】B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答案】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其余三项,古今同义。【答案】C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C项,①通“蚀”;②粮食。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答案】A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非道弘人C.欲速则不达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例句中的“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扬;C项,形容词,快速;D项,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答案】B7.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其何以行之哉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问政”后省略了“于孔子”;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答案】B8.名句默写。(1)由,________________?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2)过而不改,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非道弘人。(4)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5)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__。大车无,________________,其何以行之哉?(6)岁寒,________________。【答案】(1)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2)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5)不知其可也小车无(6)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甲)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器量小而固执的样子)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知?”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乙)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史记·孔子世家》)9.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乡党称弟焉弟:同“悌”。敬爱兄长B.要盟也,神不听要:要挟,威胁C.盟可负邪负:承担D.孔子遂适卫适:到【解析】C项“负”为“违背”的意思。【答案】C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eq\b\lc\{\rc\(\a\vs4\al\co1(①行己有耻,使于四方,②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B.eq\b\lc\{\rc\(\a\vs4\al\co1(①抑亦可以为次矣,②其为人长贤))C.eq\b\lc\{\rc\(\a\vs4\al\co1(①会公叔氏以蒲畔,②以私车五乘从孔子))D.eq\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