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保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环保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三年级三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低碳出行。让我们先谈谈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约27亿吨,人均2吨。据估计,到20xx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是20xx年的1.32倍。到20xx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上第一位。这个数据不查,我还真的不知道有这么庞大,不禁觉得有些心寒。在每天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二氧化碳必然有一份是通过交通运输排出的。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环保和交通似乎是不相容的。事实上并不是,相反,低碳出行不仅有利于社会和自然,而且对自己有益。例如,与开车相比,骑车上下班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不担心油价上涨,身体也得到了锻炼,不用担心体重的增加。事实上,低碳出行并不像每个人想象的那么难,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去一个8公里以外的地方,你把驾驶工具换成轨道交通,那么你将减少17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当你外出时路程较近的,可以乘公共汽车,尽量不要开私家车,也不要打滴;开车出去要有计划、购物最好一次性购买,自驾游要注意驾驶的方向和道路……这样既节省了时间、能源、金钱,也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何乐而不为呢?现在的地球,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环境正在逐渐恶化,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也威胁到地球上其他生物的生命。选择低碳出行势在必行。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就像一棵小草,但是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选择低碳出行,用行为和语言让别人加入到低碳出行的行动中来,不管怎样,总会为祖国增添一点绿色。谢谢大家!环保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2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保护环境,从零开始。”你知道全国每人每天节约一张纸,一年能节约多少张纸吗?用4745张纸,一年可以砍倒1581666棵树,“1581666”。多么惊人的数字!从这个意义上说,节约纸张就是种树。汽车也是环境破坏的罪魁祸首。他们每天排放的废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将是地球的“温室效应”。气温会逐渐变暖,冰川会逐渐融化,海平面会逐渐上升,陆地面积会逐渐减少。科学家预测,到20xx年,中国将有48个城市受到不同城市洪水的威胁。在我们周围,有许多对环境不友好的行为正在发生。hellip所以,保护环境一刻也停不下来。那么,我们如何保护环境呢?用纸时,一面用完不要扔掉,背面可以用来制图。两面用完了,折好送到纸厂回收。开车也一样。让父母少开车上下班,多骑自行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减少碳排放。我们开空调也是这样。我们打开更多的风扇,种植更多的花草树木。这对保护环境没有帮助吗?学生中的小力气也是力气,一根筷子断了,三根五根?一定要和同学一起关注环保,努力做“环保小卫士!”环保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3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淳安是我家,我是淳安瓦。”每当听到你听到这首诗,我就想问,你有没有想过,磐安是我的家?你有没有想过我是从磐安来的?你从小有想过爱护环境吗?我这里有一些建议。你不妨先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转念一想,你做到了吗?第一条:做文明人。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当你看到不知名的清洁工扫地时,你不会胡乱扔垃圾;文明是当你看到花和草如此美丽,你不会再踩它们;文明就是看到干净漂亮的地面,不会随地吐痰。我不知道。是你做的吗?不管你有没有做过,请现在就行动。就我们而言,那些废料有害无益。第二条:低碳生活。低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低碳要从生边的小事做起,一个塑料袋就决定一个人的健康。在超市购物时,建议使用绿色袋子。如果要用塑料袋,尽量选择无色、无味、较厚的塑料袋,这样可以减少对身体的伤害。不要浪费用过的纸,可以用来堆飞机,运送helliphellip不浪费纸也很好玩。飞机坏了,船散架了,扔了也不迟!少抽烟,少开车,工厂少用机器。为了我们的家不被别人破坏;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居民来说;为了我们,请大家一起行动!绿色生活,你我同行。环保主题的小学生演讲稿4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护水资源,做环保小公民。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人体重量的60%是水,血液中的90%是水,我们每人每天需要两公斤的水才能维持生命。水又是生产中的首要资源:生产一吨稻谷需要水1400立方米,炼一吨钢需要水200立方米,造一吨纸需要水500立方米。可以说,如果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同学们,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拧开水龙头,舒舒服服地冲着凉水澡时,你们知道吗?你洗澡所用的水是缺水地区几十人的日用水量;当你冲洗马桶时,你一次用水量当于发展中国家人均日用水量;当粗心的你没有拧紧水龙头,它一个晚上流失的水,相当于非洲或亚洲缺水地区一个村庄的居民日饮用水量……这些事例决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多年调查得来的结论。大家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