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禅心语录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佛语禅心语录精编.docx

佛语禅心语录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佛语禅心语录佛语禅心语录集锦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佛语禅心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佛语禅心语录一】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2、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3、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4、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5、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6、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7、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8、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9、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10、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11、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12、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13、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1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15、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16、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17、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18、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19、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21、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21、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22、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23、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24、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2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2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27、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2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29、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31、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31、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32、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33、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34、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35、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佛语禅心语录二】1、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2、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5、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6、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7、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9、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10、一切皆为虚幻。11、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1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13、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14、是心不必更求心,是佛何劳更觅佛,倘于言句上作露布,境物上生解会,则堕在骨董袋中。15、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1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17、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回光自照看,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18、信得心及,见得性彻于日用中无丝毫透漏,全世法即佛法,全佛法即世法,平等一如。19、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20、做工夫全仗精进之力,真正办道人,无剪爪之工。21、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22、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23、佛法在日用处,吃茶吃饭处,语言相问处。24、自性发时,业识来空。25、自见性者一切业障刹那灭却。26、以精进力,身无疾病,一切怨害,慈心相同。27、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28、次于自身善起防护,不应放逸,于刹那中有少动念,应当观察,以正智钩制令正住。29、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30、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