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集合1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1一、活动题目:小小染衣坊二、活动目标:通过制作染料使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废弃物经过加工处理是可以再利用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三、适用对象:4―5岁幼儿。四、活动所需资源:洋葱皮、咖啡渣、红茶渣、绿茶渣各若干,锅、网勺、橡胶手套、敞口盘、明矾水、白色小手绢(幼儿人手一块)、白色T恤衫(幼儿人手一件)。五、活动内容及过程:看一看:盘子里是什么东西?是从哪里来?(1)是洋葱和茶叶渣。(2)是咖啡渣、茶叶渣和洋葱皮。(3)妈妈把这些东西都扔了。做一做:制作染料。自由选择实验物(咖啡渣、绿茶渣、红茶渣、洋葱皮),将其放人锅中煮沸。说一说:我的发现。(1)现在锅里的水比刚才更深了。(2)洋葱皮水煮成咖啡色。(3)红茶渣煮的水颜色变成了黄绿色。(4)水的颜色变黑了。试一试:给手绢染色。介绍染色材料:除自制的染料外,还需要稀释过的明矾水。(1)我们把锅里的染料水,过滤出来以后,再染手绢。(2)先把手绢放进染料里浸湿,绞干水分后,浸入明矾水中。再从明矾水中捞出手绢绞干水分,泡人染料水中,反复三次。说一说:我的发现。(1)我的手绢变红了。(2)我的手绢颜色一次比一次深。(3)我的手绢颜色变了一点点。(4)我的手绢变成黄颜色了。讨论分析。在染手绢的过程中,哪种材料最容易着色?(1)洋葱皮煮的染料,最容易着色。(2)茶叶渣煮的染料,能让手绢变黄。(3)咖啡渣煮的染料,几乎看不出来。六、注意事项:1.材料使用时需要煮沸,因此,适合小组进行,以保证活动安全进行。2.教师在明矾水的配制时要注意,明矾重量约为织物重量的10%。七、拓展性方案线索:幼儿园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1.教师自备布衣、雨衣、一块棉布。一块塑料布、塑料桶。2.用于试水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伞、纸袋等。3.音乐磁带和CD。活动过程:一.小实验1.教师:准备好两个塑料桶,将一块塑料布和一块棉布分别固定在桶的上方,请幼儿猜一猜。--教师:我把水浇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猜想)2.请两名幼儿分别将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儿验证猜测。--教师: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个桶里没有水漏下去?为什么?二.进一步实验。1.教师将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来,让幼儿仔细观察水是怎样渗透棉布,再往下流的。--教师:怎样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拧、挂起来晒。烘干、吹风等)--教师:怎样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当场让幼儿试一试)三.观察、比较雨衣和布衣。1.观察雨衣讨论。--教师;老师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觉?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用呢?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讨论。--教师:这里还有一件布衣服我们来感觉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样?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门吗?为什么?你喜欢怎样穿它?四.猜猜那些东西能装水。2.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龙雨伞、纸袋等,让幼儿猜猜这些东西能不能装水。3.请幼儿装水试一试。活动延伸:1.听歌曲,《雨,雨,走开吧》,并学唱。活动提示:1.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布和塑料的区别在哪里,引导幼儿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2.在实验过程中要用水,建议教师提醒幼儿戴围群和护袖,避免幼儿因为国语专注而把衣服弄湿。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新颖、有趣。幼儿从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样”的旧教学模式中摆脱了出来,真正成为科学活动的主人。我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幼儿进行了两次主动探索尝试活动,认识了水会流动,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在活动中我没有进行一手包办,而是强调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动手能力,发展了直观思维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师生感情融洽,幼儿专注投入,为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由于我对每个幼儿的尝试活动都给予肯定、鼓励,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最后一个环节又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这一活动中,我得到很多启示:一、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教育契机,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着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二、幼儿尝试精神的潜能是存在的,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幼儿创造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