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多篇[导语]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预防溺水专题教育(学校版篇一一、溺水的急救1、发现溺水者如何将其救上岸。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可以入水直接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等危险性活动。2、如何开展岸上急救?(1)当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立即将其口腔打开,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如果溺水者牙关紧闭,要从其后面用两手的拇指由后向前顶住他的下颌关节,并用力向前推进。同时,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向下扳颌骨,即可搬开他的牙关。(2)控水。救护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到屈膝的大腿上,一手扶住他的头部,使他的嘴向下,另一手压他的背部,这样即可将其腹内水排出。(3)如果溺水者昏迷,呼吸微弱或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吹气的方法效果较好,若心跳停止还应立即配合胸部按压,进行心脏复苏。(4)注意,在急救的同时,其他人要迅速打急救电话。或拦车送医院。二、面对洪水时如何避免溺水1、发洪水时应注意往高处逃;2、尽力躲避大浪;3、尽量抓住浮托物;4、挥动鲜艳衣物呼救。九、要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预防溺水安全知识儿歌篇二小小儿童要牢记,生命安全是第一。溺水事故常发生,死神到来悔不及。大家仔细听我说,老师善意来提醒。台风暴雨来临时,危险水域要远离。游泳洗澡要谨记,一定来把大人请。同伴溺水不私救,及时呼救才要紧。未雨绸缪防溺水,郊外野外来出行。溺水事故来杜绝,老师家长不挂心。“游泳和防溺水”安全小常识篇三一、孩子与家长必读:家长须履行家庭教育的职责,做好孩子防溺水教育,家长坚持“每天一分钟”安全提醒教育,要开展“六不一会”教育。1、不私自下水游泳;2、平时无成年人监护,不到河边、水塘边玩耍。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下游泳。4、不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5、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6、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7、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二、游泳的必备用品:1、合身的游泳衣裤。2、合适的游泳帽。3、游泳眼镜。4、耳塞。5、浮体物品(救生圈、救生衣、泡沫塑料打水板等)。6、浴巾和拖鞋。7、鼻夹三、游泳前的健康三提示:1、中耳炎患者不可以游泳;2、有伤口感染、化脓的病人不可以游泳;3、空腹者不可以游泳。(防止出现低血糖);4、入水前做几节广播体操、跑步或跳跃等准备活动;四、游泳常识现象1:抽筋。急救措施:小朋友下肢抽筋时,立即上岸,热敷抽筋的部位,并加以按摩。现象2:耳鼻进水。建议小朋友用耳塞和臂夹。急救措施: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即会被吸出;现象3:身体疼痛。急救措施: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在头顶百会、太阳穴按揉,然后用热毛巾敷头,再喝一杯热开水,即可好转。现象4:恶心呕吐。急救措施:赶快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现象5:头晕脑胀。急救措施:立即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盐水。现象6:眼睛痒痛。急救措施:上岸后,马上用氯霉素或红霉素眼药水,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现象7:自救。急救措施:1、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带领下去游泳,若单独一人去游泳,在出现险情时,很难保证能够得到妥善的。救助。2、游泳中遇到意外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办法进行自我救护,实在不行时,发出呼救信号,以便及时得到同伴或救护员的帮助与救护。3、过饥、过饱、有醉意或心情欠佳时,不应下水游泳,饭后游泳最好要隔1小时。4、在感冒、发热、精神疲倦,身体乏力等情况下不要去游泳,不但容易加重病情,而且还容易发生抽筋、意外昏迷,危及生命。5、您知道急救电话是多少吗?答案:120。6、下水前观察游泳处的环境,若有危险警告,则不能在此游泳。7、溺水者主要是气管内吸入大量水阻碍呼吸、或因喉头强烈痉挛,引起呼吸道关闭,窒息而死。8、当发生溺水时,不可以将手臂上举乱扑动。9、学生不可以相互比谁潜水的时间更长。10、游泳过程中,应该互相关照,互相关心,而不要相互嬉水,或捉弄对方。一起去游泳,如果有人提前上岸,要告诉他,一起去游泳应该一起回家。现象8:救护他人。急救措施:1、未成年人发现溺水者,应立即向四周呼救,不要贸然下水施救,可将救生器材或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抛给溺水者进行营救。2、立即清除溺水者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溺水者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