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docx
上传人:努力****甲寅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docx

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1月夜江行/旅次江亭朝代:唐代作者:权德舆原文: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鉴赏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下一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第五、六句:“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下一句,“鸣琴”,即琴。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最后两句:“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然而,还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月夜江行原文及赏析2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古诗简介《月夜江行寄崔员外宗之》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月夜出行景色,怀念远方的亲人朋友。开头部分写景,景色清雅,优美如画;接着触景生情,愈写愈悲;结尾二句直吐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全诗用笔有如行云流水,神奇而富有情趣。翻译/译文凛冽的江风飘摇而起,吹得江边高树秋声萧瑟。登上船头只觉清夜景色佳美,扬帆起航小舟前进。舟上只见月儿随着碧山回转,水与青天相合而流。晃晃悠悠仿佛行往遥远的星河,只觉得云压树林幽暗一片。眺望归路水流浩荡,眺望前程逝水滔滔。徒然悲伤蕙草衰歇,又听那采菱之歌满含哀怨。曲折的江岸掩迷了后边的渡口,明亮的沙滩看见前边的小洲。思念您啊又不可相见,眺望远方徒然增加离别的情怀。注释⑴崔宗之:杜甫所咏“饮中八仙”之一,是李白好友,开元二十七年(739)左右任礼部员外郎。⑵飘飘:一作“飘摇”。⑶萧飒:稀疏,凄凉。⑷舻:船前头刺棹处。⑸挂席:扬帆。⑹碧山:青山。⑺星河:银河。⑻流水:流逝的江水,亦比喻流逝的岁月。⑼蕙草:香草名。又名熏草、零陵香。⑽菱歌:采菱之歌。⑾瞰(kàn):俯视。⑿离忧:即“罹忧”,遭忧之意。赏析/鉴赏崔宗之,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为他画过像:“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潇洒英俊,皎如玉树,豪饮狂放,傲岸不羁,性格与李白有相近之处。他是吏部尚书、齐国公崔日用之子;袭父封,好学,曾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开元末官右司郎中侍御史,博宽有风检,与李白、杜甫以文相知。查《全唐诗》,存其诗仅一首,而这首诗恰好是赠送给李白的,诗写道,在“凉秋八九月,白露空园亭”之时,他“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李白来了,相见恨晚,“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余。袖有七首剑,怀中茂陵书。双眸光照人,词赋凌《子虚》。酌酒弦素琴,霸气正凝洁。”把李白的形象描绘得如此活脱生动,足与同杜甫媲美。“平生心中事,今日为君说”(《赠李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