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1)针对不同微生物感染选用对应的抗菌药物。(2)注意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特征。(3)避免不合理的给药方法。(4)避免不适当的联合用药。(5)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6)积极开发老药的新作用。(二)、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菌药品种繁多,但病人用药不能多,为病人选择使用抗菌药物要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诊断。(循证医学)2.明确致病菌。(细菌学检查)3.了解所要使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4.严格用药疗程。(足量短疗程)5.二重感染的预防。6.细菌耐药性的预防。7.根据PAE制定联合用药方案。8.特殊人群用药方法。9.预防性用药。10.治疗后评价。对一般感染性疾病,当抗菌药物使用48-72h仍不显效时,不应随意更换药物,应积极查找原因。常见的原因有:1.诊断错误:如非细菌性感染或非感染性发热(如药物热,肿瘤热);2.抗菌药物选择不当:如抗菌谱不符;3.用药方法不当:如剂量不足,给药途径不当,到达病灶的药物浓度过低;4.耐药菌感染:如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感染用青霉素无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无效;5.患者体质欠佳,免疫功能低下,机体防御功能减退,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6.可能为混合感染,需联合用药。2.抗菌药的合理使用(1)防止滥用、有的放矢我国抗菌药物的用量很大,住院病人使用率很高。我国1997年由中国药学会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远远超过了规定指标。WHO有一项统计,中国儿童一旦出现咳嗽、流涕症状,有1/2的患儿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成人患病时,有近50%的人使用抗菌药物。全国儿科哮喘组对全国83万名0-13岁儿童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调查显示,94%以上的哮喘儿童应用抗菌药物,其中多半为盲目的滥用。我国门诊感冒患者中约有75%应用抗菌药物,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则高达95-100%。防止滥用的对策4.各级医院要加大管理力度。特殊药品的管理做到“一支笔”,例如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的使用及监测。充分发挥医院药事委员会的管理作用,严把进药品种关,对特殊病人的特殊治疗做到特药特批,尽量杜绝厂家影响、不让医药代表左右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和使用量。(2).抗菌药物使用疗程的界定一般认为抗菌药物最短疗程是5-7天。对一般急性感染,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约3天。对败血症,应在病情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约一周。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脑膜炎,静脉给予青霉素1周即可,而肺炎球菌型脑膜炎疗程为2-3周。下呼吸道感染用药应为2周,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卡氏肺孢子虫、嗜肺军团菌引起的肺炎需用药4-8周。肺结核、厌氧性肺脓肿、放线菌病及曲霉病常需用药数月至半年。(3).细菌耐药性的预防引起耐药的原因很多,滥用抗菌药物是首要因素。据统计,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发生率,20世纪70年代为5%,80年代为24%,90年代为60%。而在MRSA中90-100%都对青霉素耐药,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耐药达到90%以上,对四环素耐药率达90-100%,对氯霉素耐药率达50-80%,对头孢噻吩耐药率为24-44%,除万古霉素外,MRSA已经无药可治,遗憾的是国外已经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株。大肠埃希氏菌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35%,对氟喹诺酮的耐药性已达70%。其他各种细菌的耐药性也已经十分严重。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物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杜绝滥用抗菌药物是预防细菌耐药的最佳手段。(4).二重感染的预防二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等。引起二重感染的重要原因是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的防治策略2.提倡活菌制剂及生长因子(1)活菌制剂:乳酸杆菌剂(酸奶),双歧杆菌及复合剂(丽珠肠乐、双歧天宝、肠泰口服液),生物耗氧型活菌制剂(促菌生、整肠生),全菌群制剂(正常大便混悬液),皮肤活菌制剂(抑菌生、益肤生),阴道微生态制剂和其他菌种制剂.(2)生长因子国内目前尚无成熟制剂,国外已有。这是一种能促进乳酸菌生长繁殖的一类结构和性质不同的物质。国内开发的产品有比福多,异麦芽寡糖等。日本研究的较多,品种主要有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魔芋低聚糖、异构化乳糖、低聚果糖、低聚葡萄糖等。(3)对菌群失调十分严重久治不愈者,用菌群调整已不能奏效者,则先用肠道中不被吸收的抗生素,如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制霉菌素等口服,将肠内大部分需氧菌清扫一下,然后再用全菌群制剂灌肠,在肠道建立一个新的菌群,也可达到治疗效果。(5).孕妇抗菌药物选择妊娠周数可供孕妇使用的参考药物(6).预防性用药外科预防性用药前一定要明确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