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语故事1【注音】chénglóngkuàixù【出处】……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昞其人也。’瑀遂以女妻之。《魏书·刘昞传》【释义】乘龙: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快婿:称意的女婿。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用法】作主语、宾语;称赞别人的女婿【结构】偏正式【近义词】骐骥才郎、乘龙贵婿【押韵词】偿其大欲、老吏断狱、葱葱郁郁、同舟之惧、遗文逸句、来者不拒、合则留,不合则去、千篇一律、效死弗去、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就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为他们建立一座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了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乐声飞舞。后来箫史乘龙飞去,弄玉也乘凤飞去【成语示例】待做这乘龙快婿,骐骥才郎,少的驷马高车。·汤显祖《紫钗记·回求仆马》【成语造句】◎但吴为的上司却在这期间怂恿默许,使吴为先生得心应手,大有乘龙快婿舍我其谁之势。◎他嘱咐其学生--刚当上他乘龙快婿才几天的侦探培勒将此案详细记录,以便使他的文字遗产增加传奇色彩。成语故事2公元前559年的一天,晋悼公又没有收到郑国的上贡,原来郑国不愿意再臣服晋国了。郑国已经这样玩了好多次晋悼公了。晋悼公问荀萤说:“怎样才能使郑国臣服呢?”荀萤回答道:“郑国之所以屡服屡拳,是因为有楚国作依恃。只要削弱楚国力量,郑国就自然会直正归服。要削弱楚国,在军事上需要运用‘以逸待劳’之计。”晋悼公接着问:“什么叫“以逸待劳”呢?”荀萤解释道:“军队不可以连续多次地征战,多战就会疲劳;诸侯国不可以连续多次地役使,否则,也就会招来怨恨。如果引起“内疲外怨”,要想对付楚国,是不可能取胜。因此,我请求把晋国军队分成为上、下、新三军。每次与楚国作战时,只运用一支军队的人马,三支军队轮番使用。而且还应采取烦扰战法,当看楚军进时,我军即退,当看楚军退时,我军又进;要弄得楚军塘沽战不得战,求安息不得安息,往来奔跑,疲惫不堪。而我军却有两支军队经常位于休整状态,这样以逸待劳,有一天就能战胜楚国,使郑国失去依恃而旭顺我国。”晋悼公听荀萤这番用计,非常赞赏,当即任命荀萤为中军主帅,把军队按荀萤意见分成三军。第一次让上军出战,第二次让下军出战,第三次由新军出战,荀萤则直接统帅中军,分别接应。刚开始时交战,军还刀光剑影,剑拔弩张,两军气势相当,后来轮番对楚国出战,楚军果然气势下降,逐渐疲惫不堪。这时荀萤见时机已到,发起突然攻击,强阳一战,晋军声威大振,最后,迫使楚国不得不降服于晋国。成语故事3【成语】:亡羊补牢【拼音】:wángyángbǔláo【解释】: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出处】:《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举例造句】: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成语故事】从前,有人养了许多羊。一天早晨,他发现少了一只羊,仔细一查,原来羊圈破了个大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回答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又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于是赶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从此,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战国时期,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败,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劝襄王不要成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楚国就要亡国了。楚襄王听了大怒,骂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这样诅咒楚国。”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只好躲到了赵国。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城阳。这时,他想到庄辛的忠告,又悔又恨,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现在,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便借机给他讲了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来,改正过去的过错,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楚襄王听了,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果真度过了危机,振兴了楚国。成语故事4【成语】:郑人买履【拼音】:zhèngrénmǎilǚ【解释】: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举例造句】:你可千万不要学郑人买履。【成语故事】: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