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解方程题目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 解方程题目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解方程题目及答案【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解方程题目及答案【精品多篇】【说明】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解方程题目及答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方程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例1.将12g含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在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11.6g。求:(1)铁粉样品中铁的纯度;(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含少量铜屑的铁粉样品放在稀盐酸的烧杯中,由于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只有铁与稀盐酸反应同时放出氢气,物质的总质量减轻,减轻的质量就是氢气的质量。【答案】由题意得氢气的质量为:12g+100g-111.6g=0.4g设原混合物中Fe的质量为X,FeCl2的质量为YFe+2HCl==FeCl2+H2↑561272XY0.4g56:2=X:0.4gX=11.2g(1)Fe%=11.2g/12g×100%=93.3%127:2=Y:0.4gY=25.4g(2)FeCl2%=25.4g/(111.6g–0.2g)×100%=22.9%答:(1)铁粉样品中铁的纯度为93.3%;(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9%。例2.取一定量得CO和CO2得混合气体通入到足量的Ba(HO)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生成的`沉淀和所取的混合气体质量相等。求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分析】题中涉及的反应有:CO2+Ba(OH)2=BaCO3↓+H2O由题知m(CO)+m(CO2)=m(BaCO3),因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7,不妨设生成的BaCO3质量为197g,则CO和CO2总质量也为197g。然后利用有关化学方程式及化学式即可求解。【答案】CO2+Ba(OH)2=BaCO3↓+H2O由题给条件知:m(CO)+m(CO2)=m(BaCO3)。设生成BaCO3质量为197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质量为44g,CO质量为197g-44g=153g。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53/28):(44/44)=153:28,则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53+28):(153+28×2)=181:209答:原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为181:209。例3.NaCl与Na2CO3的混合物15.6g与108.8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发反应后的溶液,得到干燥的晶体16.7g。求:(1)原混合物中NaCl和Na2CO3的质量各为多少克?(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分析】NaCl不与盐酸反应,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和CO2,蒸发后得到的是NaCl晶体,其质量为16.7g,Na2CO3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其质量要增加,根据其增加量可求出反应的Na2CO3的质量,反应的HCl的质量,生成的CO2的质量。【答案】设反应的Na2CO3的质量为X,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生成的CO2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CO2↑+H2O△m1067311744117-106=11XYZ16.7-15.6=1.1g106:11=X:1.1X=10.6g73:11=Y:1.1Y=7.3g44:11=Z:1.1Z=4.4g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15.6-10.6=5g盐酸的质量分数=(7.3/108.8)×100%=13.9%反应后的溶液为NaCl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7/(15.6+108.8-4.4)×100%=13.9%答:原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5g,Na2CO3的质量为10.6g,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7%,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9%。如何写解方程练习题及答案(精篇二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的四则运算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学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求未知数x)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而今天学习的内容又为后面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做准备。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等内容时都要直接运用。所以本节课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⑴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方程解和解方程的意义,了解方程解和解方程的区别。⑵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⑶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方程的意义及方程解等概念,解决重难点的关键是帮助学生从形象的平衡中认识抽象的等量,结合具体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形象思维较好,但抽象思维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