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寒露节的农事关于寒露节的农事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它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这个时候天气干燥,气温正逐渐下降,地面的露水比白露时更冷,都快凝结成霜了。那么,寒露节都有哪些农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寒露到,农事忙,寒露农事习俗寒露时节天气转凉,气温走低,昼夜温差加大,麦苗、秋菜等农作物在温度较高的白天能够积累更多养分,在低温的晚上消耗养分又少,是十分有利生长的时期,故而对农民朋友来说,寒露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今天的二十四节气就为你介绍寒露农事习俗。寒露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寒露的到来意味着许多农事需加紧进行,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丰收情况。由于地域不同,南北方农事各不相同。北方地区寒露农事寒露到来,老百姓忙于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等农活的收尾工作。根据“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晚种一天,少收一石”的农事经验,寒露种麦往往会全家人齐上阵。若家中劳力不够,则与四邻八舍几家搭伙,用几套耧具一起加紧小麦播种,以加快小麦播种进度。种上小麦后,还要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若寒露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或地里营养欠缺影响小麦分蘖,需在小麦三叶期前适当追肥浇水,促进小麦分蘖,保证冬小麦有足够的根系在冬日存活。若麦田湿度过大亦不可行,需适当松土以控制小麦生长,防止小麦因生长过快不能安然过冬,影响开春生长。同时人们也做好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如查苗补苗、消灭黄弱苗等。寒露时节,北方产棉地区进入最后的棉花采摘时期。棉花怕霜冻,因此只要天不下雨,棉农们就下地赶在霜前抓紧采摘棉花,以防棉花遭霜打质量降低,棉花减产。此外,红薯对霜冻也十分敏感,易因受冻出现薯块“硬心”现象,导致红薯减产,所以人们也多在寒露期间收获完毕。秋收过后,除麦地、棉花地外,其他农田多闲置下来。此时温度在零度以上,土地没有冻结,易于使犁翻地,利用冬闲养养地。同时,翻地也可将埋于地下的越冬虫及虫卵晾到地表上,利用寒露以后温度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的特点,将害虫及其虫卵冻死,减少来年庄稼的病虫害。南方地区寒露农事南方地区进入寒露才算进入真正的秋季。此时适合种植油菜等耐寒作物;单季晚稻行将成熟,开始收割;双季晚稻则正处于灌浆期,需要间歇性灌水,以保持田间湿润。这一时期作物最怕“寒露风”的到来。江南一带有“人怕老来穷,禾怕寒露风”的说法。“寒露风”是寒露节出现的一种低温、干燥、风劲较强的冷空气,会使水稻灌浆受阻,空粒、黑粒增多,甚至出现“包颈穗”现象,降低结实率,或使稻株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水稻减产。人们可于“寒露风”来临前,采用施农家肥强壮株秆,加强田间灌溉,保持田间较高温度等方法,使水稻免受“寒露风”侵害。当然,抗风的灌水深度因时因地而异。若白天无阳光、风大或夜晚,灌水深些;白天有阳光就浅些,或仅保持湿润即可。风过后,须立即排水,避免沤黑禾根、造成株秆变软,降低抗风能力。寒露农事指南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寒露时天气较冷,许多地区将出现寒霜等天气现象,按照寒露农事习俗在寒露时将加紧处理积累的作物,北方百姓则忙于播种。寒露是我国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古代节气预测中,“斗指甲为寒露,斯时露寒冷而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它是重要的农事节日,所以老百姓又称它为寒露节。在老百姓眼中,露是天气转凉变冷的标志。寒露时节温度低,昼夜温差大,利于麦苗、秋菜等作物的生长,白天温度高,作物积累养分多,晚上温度低,作物消耗养分少。但寒露节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寒露的到来意味着许多农事需加紧进行,否则会影响到来年的丰收情况。由于地域不同,南北方农事各不相同。按照北方地区寒露农事习俗老百姓正忙于播种小麦、采摘棉花、刨红薯等农活的收尾工作。根据“寒露种小麦,种一碗,收一斗”,“晚种一天,少收一石”的农事经验,寒露种麦往往会全家人齐上阵。若家中劳力不够,则与四邻八舍几家搭伙,用几套耧具一起加紧小麦播种,播种完你家,播种他家,以加快小麦播种进度。有的人家觉着白天干活时间短,熬着夜把自家几亩地播上种,为小麦争取足够的生长期,保证来年有个好收成。种上小麦后,还要加强小麦的田间管理。若寒露气温偏低,光照不足或地里营养欠缺影响小麦分蘖,需在小麦三叶期前适当追肥浇水,促进小麦分蘖,保证冬小麦有足够的根系在冬日存活;若麦田湿度过大亦不可行,需适当松土以控制小麦生长,防止小麦因生长过快不能安然过冬,影响开春生长。同时人们也做好小麦播种的扫尾工作,如查苗补苗、消灭黄弱苗等。棉花怕霜冻。北方产棉地区寒露时节进入最后的棉花采摘时期。寒露农事习俗说“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只要天不下雨,棉农们就下地赶在霜前抓紧采摘棉花,以防棉花遭霜打质量降低,棉花减产。有的人家“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种麦、摘棉两不耽误。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