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亮点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教科书的亮点本套语文教材由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担任总主编。部编教科书是九年一贯制,解决了小学和初中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就小学一年级教科书来说,它和以往其他不同版本的教科书相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第一,原来的“入学教育”改为“我上学了”,识字和拼音的编排顺序改变了。过去很多版本教科书的课程内容,其编排顺序均为先学拼音再识字,部编教科书在“我上学了”之后先编排了一个识字单元,再学拼音。第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小学语文一共编排了129篇古诗文,约占总篇目数的30%。其中,古诗词112首,文言文14篇,古典名著3篇。除了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当今时代特点、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第三,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师和家长很关心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他们比较苦恼的是,要重视课外阅读,却不知道要让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因此课外阅读常常不容易落到实处。这套教科书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教科书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系统的书目安排,告诉教师、家长和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可以读什么书。另外,从教科书的目录来看,课文篇数减少了,但是学生的阅读量却1大大增加了。阅读能力必须靠大量的阅读才能提高,部编教科书重视课外阅读,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针对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部编教科书编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体现弹性与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求。教科书既有基本的学习目标,又有弹性发展目标,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以识字为例,一年级上册要求认300个字,这是基本的识字量,是经过正常教学都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但是教科书还提倡在生活中识字,安排了有关的展示交流活动,引导各地教师因地制宜开展活动,使各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在保底的前提下有所发展。再如,部分课后练习编排了“选做题”。选做题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总的编排思路是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拓展开,如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搜集、查找资料;引导学生课外开展一些活动,把课文的学习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选做题体现了教科书的弹性,选择权在学生手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决定是否选做。教师要通过组织交流,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做选做题的兴趣。选做题,学生可做可不做。对于主动做且完成较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在教科书篇目的选择上,也有意识地兼顾城乡差异,兼顾地域特色,使所有学生既能接触到熟悉的事物,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又能够通过教科书获取间接经验,了解外面的世界,不断扩大视野。比如,低年级教科书中,有草原,有雪山,也有城市;有海边儿童的快乐生活,也有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北到大兴安岭雪花飞舞,南2到海南岛鲜花盛开……教科书不拘泥于某一特定区域,而是力图通过课文反映不同地区在自然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质和差异,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习探索世界,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同时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把“口语交际”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地位和“阅读”一样。但是十几年过去了,在语文教学,特别在小学语文教学上,这一块的内容比较薄弱。也就是说教师教完一课,在学生们身上看不出变化,教与没教看不出来效果。所以,本套教科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重视“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交际。以小学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内容编排来说,每册编排4次(六下3次),其中1次以功能交际为主,涵盖了倾听、表达和应对等口语交际目标。大部分话题内容与本单元主题有一定的关联。不同话题侧重不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倾听”,安排的交际活动有听故事、听新闻、听通知等;“表达”,由第一学段讲简单的故事,到第二、三学段讲复杂的故事、讲见闻、谈看法,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以及成段地讲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对”,侧重功能性口语交际话题,精选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存在困难的交际内容,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交际是有效的、得体的,指导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较为简单的请教、劝说与劝阻安排在第二学段,演讲、辩论安排在第三学段。3教科书中结合每一次交际活动,单独列出几项要点提示,使学生不但明确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教学结束,就能够看出学生的变化。这是这套教科书比较有特色的地方。二、识字与拼音教学从1958年开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