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桥下.docx
上传人:书生****66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伤心桥下.docx

伤心桥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伤心桥下伤心桥下【精选阅读(1)】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译文]桥下的春波还和以前一样绿,然而带给人的却是悲哀的回忆;四十年前,已经改嫁的唐氏,以前像“翩若惊鸿”的仙子一样,飘然降临到这绿波之上。[出典]南宋陆游《沈园二首》之一注:1、《沈园二首》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悲哀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2、注释:沈园:故址在今浙州绍兴,今已修复。画角:绘有花纹的角。角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管乐。惊鸿:惊飞的鸿(一种水鸟)。鸿飞动时,姿态优美,古人以比美女。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那里作者用以比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氏。梦断香销:比喻自我过去生活的消逝和唐氏的死亡。锦:那里指柳絮。稽山:会稽山,在绍兴。这句是说自我快要死了。泫(音炫)然:流泪貌。3、译文1:其一城墙上的角声仿佛也在哀痛,沈园已经不是原先的亭台池阁。那座令人悲哀的桥下,春水依然碧绿,当年那里我见到她美丽的侧影惊鸿一现。其二她去世已经四十年有余,我连梦里也见不到,沈园的柳树和我一样都老了。连柳绵都没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将就木,仍然来此凭悼,泪落潸然。译文2:其一城上抹着落日的余晖,画角一声一声诉着悲哀,从前的沈园已经变样,不再是原先的池沼亭台。最叫人悲哀的是那罗汉桥下一潭碧绿的春水,呵!那春水曾照出她惊鸿般倩影的轻盈风采!其二梦魂不再,芳香消逝,她已经长眠了四十多年,沈园的翠柳也衰老得不再吐絮含烟。我纵然也快要死去变成稽山的一抔黄土,但在凭吊旧日遗留下的游踪时却不免一再泪涌如泉!4、陆游生平见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和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5、“城上斜阳”,不仅仅点明傍晚的时光,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斜阳惨淡,给沈园也涂抹上一层悲凉的感情色彩。于此视觉形象之外,又配以“画角哀”的听觉形象,更增悲哀之感。“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此“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这一句造成了有声有色的悲境,作为沈园的陪衬。次句即引来源于悲哀氛围中的“沈园”。诗人于光宗绍熙三年(1192)六十八岁时所写的《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序》日:“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按:实为三十八年)尝题小词壁间,偶复一到,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中并有“坏壁醉题尘漠漠”之句。那时沈园已有很大变化;而此刻又过七年,更是面目全非,不仅仅“三易主”,且池台景物也不复可认。诗人对沈园具有特殊的感情,这是他与唐氏离异后唯一相见之处,也是永诀之所。那里留下了他刹那间的毛喜与永久的悲,《钗头凤》这首摧人肝肺之词也题于此。他多么渴望旧事重现,尽管那是杯具,但毕竟可一睹唐氏芳姿。这当然是幻想,不得已而求其次,他又期望沈园此时的一池一台仍持续当年与唐氏相遇时的情景,以便旧梦重温,借以安慰。但现实太残酷了,今日不仅仅心上人早已作古,连景物也非复旧观。诗人此刻心境之寥落,能够想见。但是诗人并不就此作罢,他仍竭力寻找能够引起回忆的景物,于是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悲哀”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四十四年前,唐氏恰如曹植《洛神赋》中所描述的“翩若惊鸿”的仙子,飘然降临于春波之上。她是那么婉娈温柔,又是那么凄楚欲绝。离异之后的不期而遇所引起的只是无限“悲哀”。诗人赋《钗头凤》,抒写出“东风恶,欢情薄”的愤懑,“泪痕红浥鲛绡透”的悲哀,“错!错!错!”的悔恨。唐氏和词亦发出“世情薄,人情恶”的控诉,“今非昨,病魂常恨千秋索”的哀怨。虽然已过了四十余春秋,而诗人“一怀愁绪”,绵绵不绝,但“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一切早已无可挽回,那照影惊鸿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只要此心不死,此“影”将永在心中。首句感叹唐氏溘然长逝已四十年了。古来往往以“香销玉殒”喻女子之亡,“梦断香销”即指唐氏之死。陆游于八十四岁即临终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唐氏实际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数。这一句充满了刻骨铭心之真情。次句既是写沈园即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也是一种借以自喻的比兴:诗人六十八岁时来沈园已自称“河阳愁鬓怯新霜”(《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此时年逾古稀,正如园中老树,已无所作为,对个人生活更无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美人终作土”,自我亦将埋葬于会稽山下而化为黄土。此句目的是反衬出尾句“犹吊遗踪一泫然”,即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一个“犹”字,使诗意得到升华:尽管自我将不久于人世,但对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灭;尽管个人生活上已无所追求,但对唐氏之爱历久弥新。所以对沈园遗踪还要凭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