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梅雪****6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I卷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尚书》载:“臣下不匡,其刑墨。”《礼记》载:“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物原》载:“周宣王时史始墨书于丝绸。”这些记载表明A.古代制墨技术高超B.墨的用途较为单一C.我国用墨历史久远D.周代书写材料广泛【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刑墨”、“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墨书于丝绸”等信息可知涉及墨的用途,故可知我国用墨历史久远,C项正确。材料涉及墨的用途广泛,并非是古代制墨技术高超,排除A。由材料“刑墨”、“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墨书于丝绸”可知墨的用途广泛,而不是墨的用途较为单一,排除B。材料中只有《物原》涉及周宣王用墨书于丝绸,没有涉及周代书写材料广泛,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刑墨”、“史定墨…扬火以作龟,致其墨”、“墨书于丝绸”等,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说明晋文公为了防止同姓公族争夺最高统治权而发生内讧,只让公族掌领中等官职,这有利于集团内部的稳定,避免晋国因内斗而走向衰落,B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无法反映分封制走向瓦解,A项错误。选官只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D项错误。3.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秦朝“钱范”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反映出,秦朝统一了全国货币样板,属于经济上的统一措施,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D正确;ABC都是秦朝“钱范”的影响,但不是最重大意义,排除。4.考古学家在湖南省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某一简的内容是:(正面)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葵丑,迁陵拔讯(刑讯)蛮、衿(背面)鞠(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答案】D【解析】【详解】秦朝中央派官吏去蛮荆之地审讯犯人,结果导致当地人反抗,说明秦朝的制度并未得到蛮荆之地的认可,并由此引起矛盾和冲突,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只表明秦简在湖南出土,并不能由此推出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到达湖南,故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表明了越地这一地方的郡县制度执行情况,由此无法推出秦朝郡县制度已得到全面推广,故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提及“楚国遗民流窜”,此项无法推出,故C项不符合题意。5.汉武帝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后世的历朝历代,也大都心照不宣地沿用了这一做法。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将汉武帝作为治国榜样B.汉代经济制度为后代所推崇C.富商大贾与小农之间的矛盾D.政府对国计民生行业的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汉武帝实行的盐铁官营的专卖制度为后世历朝历代所沿用,这是历代政府重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冶铁煮盐业管控的体现,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后世对汉武帝专卖制度的沿用,并非以汉武帝为榜样,也不是推崇汉代经济制度,A、B两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与富商大贾间的矛盾,C项错误。6.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A.旨在防范中央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答案】B【解析】【详解】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材料中“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更能体现耳目的作用,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代表皇权,旨在防范其他职位高的官员独断专权,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代表皇权监察地方官员,体现了皇权专制,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不是皇权下移,故C项不符合题意;监察体制是对官员的监察,并不是地方行政官员的监察,故D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