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七校联考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七校联考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pdf

2024届山东省济南历下区七校联考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学年山东省济南历下区七校联考中考联考数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41.下列各式:①33+3=63;②7=1;③2+6=8=22;④=22;其中错误的有().73A.3个B.2个C.1个D.0个2.已知函数y=(k-1)x2-4x+4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是()A.k≤2且k≠1B.k<2且k≠1C.k=2D.k=2或13.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A.三菱柱B.三棱锥C.长方体D.圆柱体4.方程x2﹣3x=0的根是()A.x=0B.x=3C.x0,x3D.x0,x312125.九年级(2)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人数分布如图所示,则在扇形图中第一小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A.B.C.D.6.已知一次函数ykx3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它的图象不经过()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67.如图,△OAC和△BA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O=∠ADB=90°,反比例函数y=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点B,x﹣S为()则△OAC与△BAD的面积之差S△OAC△BADA.36B.12C.6D.38.计算(x-2)(x+5)的结果是A.x2+3x+7B.x2+3x+10C.x2+3x-10D.x2-3x-109.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于点C,AB=8,则形成的圆环的面积是()A.无法求出B.8C.8D.1610.姜老师给出一个函数表达式,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正确指出了这个函数的一个性质.甲:函数图像经过第一象限;乙:函数图像经过第三象限;丙:在每一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根据他们的描述,姜老师给出的这个函数表达式可能是()31A.y3xB.yC.yD.yx2xx11.某班同学毕业时都将自己的照片向全班其他同学各送一张表示留念,全班共送1035张照片,如果全班有x名同学,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11A.x(x+1)=1035B.x(x-1)=1035C.x(x+1)=1035D.x(x-1)=103522k12.设点Ax,y和Bx,y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两个点,当x<x<时,y<y,则一次函数1122x1212y2xk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阅读以下作图过程:第一步:在数轴上,点O表示数0,点A表示数1,点B表示数5,以AB为直径作半圆(如图);第二步:以B点为圆心,1为半径作弧交半圆于点C(如图);第三步:以A点为圆心,AC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点M.请你在下面的数轴中完成第三步的画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画法),并写出点M表示的数为______.14.一艘轮船在小岛A的北偏东60°方向距小岛80海里的B处,沿正西方向航行3小时后到达小岛的北偏西45°的C处,则该船行驶的速度为____________海里/时.15.如图,AB是⊙O的直径,AB=2,点C在⊙O上,∠CAB=30°,D为BC的中点,P是直径AB上一动点,则PC+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16.如果2axbx,那么=_____(用向量a,b表示向量x).17.已知一组数据﹣3、3,﹣2、1、3、0、4、x的平均数是1,则众数是_____.18.在△ABC中,AB=AC,∠A=36°,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BE.下列结论①BE平分∠ABC;②AE=BE=BC;③△BEC周长等于AC+BC;④E点是AC的中点.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填序号)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7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6分)已知,在菱形ABCD中,∠ADC=60°,点H为CD上任意一点(不与C、D重合),过点H作CD的垂线,交BD于点E,连接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