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正比例》教学设计《正比例》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正比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正比例》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9-41页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二、关键点拨1、正比例的意义(1)出示表格。高度/㎝24681012体积/㎝350100150200250300底面积/㎝2问: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平方厘米。板书: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3)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2、判断正比例关系: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反馈交流。(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2)看图回答问题。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2、做一做。过程要求:(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2题。4、判断并说明理由。(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2)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3)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正比例》教学设计2一、教材分析【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94页“整理与反思”和94-95页“练习与实践”1-6题【知识要点】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老教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a÷b(b≠0)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意义方法结果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一个比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教材增加的内容)5.解比例6.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二、教学建议复习比的知识抓住三点进行:一是举实例说说什么是比,既要有两个同类数量的比,也要有两个不同类数量的比,使学生对比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二是通过改写a∶b,沟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除数不能是0体会分母、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三是找出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练习与实践中,要利用第3题里的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