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技术措施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技术措施中图分类号:TU83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摘要:我国能源形势紧迫,因此节能减排是一项重大举措,作为耗能大户的空调,必须设计出新的节能措施,以实现空调的节能。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空调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空调系统节能设计中的若干节能措施,确保从多方面入手,以实现节能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节能减排;空调系统;节能设计;动力能耗Abstract:ourenergysituationpressing,so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isasignificantmove,energyconsumptionoftheairconditioningaslarge,mustdesignthenewenergy-savingmeasurestorealizetheenergysavingofairconditioning.Thispaperfirstanalyzesthecurrentairconditioningsystemdesignoftheexistingproblems,andputsforwardthedesignofairconditioningsystemenergysavingsomeenergysavingmeasurestoensurethatoffromvariousaspects,inordertoachievethepurposeofsavingenergy.Tohavethecertainreferencevalue.Keywords:energyconservationandemissionreduction;Airconditioningsystem;Energysavingdesign;Powerenergyconsumption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当前,能源供应的紧张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冲击,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因此节能减排是一项重大举措。空调已经成为大型建筑和办公环境的必备项目,但是空调的耗能也是十分惊人的。空调的节能潜力是很大,关键是如何挖掘。因此,如何减少空调的耗能问题,应用更多的节能措施以降低耗能,成为设计人员必须要思考的问题。1空调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1.1照搬空调系统设计经验许多设计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原理和运行特点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做空调系统设计时,往往简单地照搬以往的设计经验。有些设计人员盲目追求采用新技术,在设计过程中不考虑节能效果。1.2设计过于保守设计时出于安全考虑,设计参数偏大,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节能性。例如,负荷计算取值偏离实际值较大,冷热源设备装机容量偏大,水泵选型偏大,系统配置不合理。即使选择效率再高的主机,但如果长期在部分负荷下运行,其总体效率仍然不高。另外,主机余量过大也会导致水泵等其他输送动力设备的容量过大,整个管路特性远离最佳工作点,使得总体能耗过大。因此,在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应太保守。1.3静态设计静态设计是指仅根据设计工况下进行系统设计,而没有从全年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的角度出发;未充分考虑利用新风供冷,仅仅考虑减小冬、夏两季的新风负荷,而将新风口及空调机组的新风入口按照冬、夏两季的风量设计,使得过渡季节仍需要开启冷水机组,这也会导致空调能耗增大。2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的相关措施2.1合理设定室内温湿度参数空调系统能耗与当地的气象参数、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及室内散热散湿量有直接关系,并且室内设计温湿度参数也是直接影响冷负荷大小的重要因素。在满足人体健康和热舒适性的条件下,如果将夏季室内空气温度提高1℃,就可使空调节约能量10%左右,而相对湿度若提高10%,可节约能量15%左右。美国国家标准局认为把夏季设定温度从24℃改为26.7℃,约可节约能量15%,冬季设定温度从24.4℃~26.7℃,改为21℃~22℃,约可节能18%。由上述可知,为降低能耗,在满足热舒适性的情况下,夏季室内降温时,设定值应取较高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冬季室内采暖时,设定值应取较低的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可以减少围护结构的传热负荷以及新风负荷。2.2降低系统的设计负荷空调的冷热负荷包括: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形成的负荷,通过玻璃窗的日照形成的负荷,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负荷,处理新风形成的负荷。其中围护结构传热所消耗能量大约占40%,而处理新风所消耗的能量占30%~40%。目前我国的多数设计人员在设计空调系统时,往往采用负荷指标进行估算,并且出于安全的考虑,指标往往取得过大,造成了系统的冷热源、能量输配设备、末端换热设备的容量都大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