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书生****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docx

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精选3篇)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篇1论文题目: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作为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业一直被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用来衡量自己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提高,而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作业的形式基本以机械抄袭和死记硬背为主,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探究潜能,甚至有很多时候作业流于形式。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的实施中,作业的形式和作用也应发生相应的变革。历史是活的,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让后人少走弯路,以史为鉴,指导未来,所以通过教学和作业方式的改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有按自己的独特角度审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相对权力,将教科书作为学生研究的材料,创设多点“历史机会”,在布置作业时竭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考、评价、分析、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建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归纳、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真正完成历史学科独特的育人作用。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关键词:中学历史、作业、创新《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是对反思现在历史教学中作业布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历史作业的实效性和创新性进行思考和优化改进,以期达到使作业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作业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效果”为研究的重点。这次研究主要立足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的研究实际,结合我所带班级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进行研究,通过尝试性的改进历史作业的形式等实践,观察实施效果,同时结合一些教育专家的相关教学理论与经验,进行实践、探索和思考。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研究目标:通过对历史作业创新的实践,以期探究实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思考历史”的能力,力求通过科学的引导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优化学生思维方式的目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以期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思想。研究方法:问卷调查、归纳分析法、案例分析、反思优化等方法。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了解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本课题的相关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通过自我教学实践,并与我校课堂观察合作体教师相互合作,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待历史作业的态度、设想、建议等,根据学生的建议和教学内容设计新的作业类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总结梳理历史作业的类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以多样方式呈现研究成果。20xx年1月30日前,及时上传研究中期报告。第三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xx年3月至6月)。将实践中的结论和思考进行整合,将实践过程进行整理、修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验证、反思和完善,从而形成具有借鉴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如期完成结题报告。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同时应形成: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2.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教育随笔、教学叙事等;3.部分改进后的学生各种形式的作业成果展示;历史小课题开题报告篇2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已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由于教师观念、教学理论、以及策略研究的不够,历史课堂教学依旧不能脱离陈旧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如:1、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确立,课堂上还是以老师讲为主。2、教学内容与学生脱节,课堂上只见内容不见学生。3、课堂上或是学生没有生成,或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生成置之不理、蜻蜓点水、束手无策。4、课堂还仅仅停留在预设的忠实落实上,没有学生的生成,教师把预设的完成作为评价课成功性的唯一标准。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从而使初中历史教育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如何让教学中的教师更多一些创造性,让历史课堂充满智慧,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角色落在实处,叶澜教授提出的生成性教学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生成性教学即是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产发新的.资源,在新的情景下推动教学的进程。生成性教学使得教学更加原生态,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的时效性。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征:1、课堂的生动可变性。“生成”一词的提出是相对于课前“预设”来说的,以往我们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详尽的课前预设,和课堂上对教案的圆满落实。而生成性教学则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重视课堂上的新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