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的论文通用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经济史的论文通用多篇.docx

中国经济史的论文通用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经济史的论文通用多篇[导语]中国经济史的论文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高中历史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史高中篇一;摘要: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学术界思想解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提出过多种观点并引发过争论。这些观点和争论,对促进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活跃和深入,发挥了很大作用。在社会环境和主客观条件再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有必要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心线索进行再思考。今天提出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演变”作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很有必要。这种提法,对探讨总结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和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密切的关系和现实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内中总有某种规律可循。因此在研究经济史的过程中,找准经济发展中的中心线索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找准这条中心线索或曰主线索,可以有效地联结经济发展中的各个部分,有助于认识经济总体发展的性质、水准和趋势,获得“提纲挈领、左右逢源”之功。这正如一部历史著作,无论是通史还是专门史,在论述中有没有中心线索贯穿其中,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往往是一串项链和一袋土豆的差异,其高下之别,不须赘言。在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年,并总结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经验,探讨未来可能的走向时,从经济史学科发展和深化研究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定位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因为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是一个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它对探讨总结中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与规律,对正确理解近代中国和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有密切的关系和现实的价值。为更好的说明此一问题,这里首先回顾学术界过去对此问题的争论和主要观点,然后再谈谈今天笔者对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的看法。因为在研究经济史的学者中,普遍对中心线索所具有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有所认识,因此改革开放之初,学术界在打破思想禁锢之后,就曾多次围绕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问题展开过论争。当时《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杂志都曾发表过有关论文并推动引导过这方面的讨论。中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专业杂志《中国经济史研究》在这方面更是进行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引领和组织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例如,1988年第2期和1989年第2期在分别发表资深学者吴承明和汪敬虞教授对中心线索问题看法的文章后,1989年第3期又推出一组13篇“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的笔谈文章,使得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和争论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热点,并连带推动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深入开展。当时,研究者对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心线索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来的是学者们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问题,也就是近代中国社会到底是一个向上上升还是向下沉沦的问题。鸦片战争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学术界的共识,没有分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过渡社会,这也是共识。但是,她的过渡趋向是什么?贯穿其中的中心线索又是什么?学术界的看法则有所不同。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讨论中,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这一问题应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个观点在80年代的争论中进一步得到肯定和完善。典型和代表性的表述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史,存在着两个发展的趋向,或者说反映这两种趋向的线索。“反映半殖民地化趋向的线索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半资本主义化(按即指半封建—引者)趋向的线索是为资本主义开辟道路的各种斗争”。因此,“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存在着两个而不是一个趋向:一是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独立)并向殖民地演化的趋向,一是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并向资本主义演化的趋向”,“前者是个向下沉沦的趋向,后者是个向上发展的趋向”(注:李时岳:《中国近代史主要线索及其标志之我见》,《历史研究》1984年第2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丁日初研究员认为,“应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他认为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新兴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它显著地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初步奠定了国家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并促进了政治和文化方面现代化的进展。他说:“资本主义经济在近代国民经济中始终不占优势,然而,他影响传统经济,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所以成为近代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领导成分。就像工人阶级虽然在全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他却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一样。”因此他主张:“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中心线索。”(注:丁日初:《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