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2022年林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稿同志们: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林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刚才,xx分别做了典型发言,总体感觉,行动比较迅速,工作比较扎实,成效也比较明显,其他单位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就进一步做好林长制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自觉投入到林草资源保护上来.第一,全面推行林长制是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进入新时代,先后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思想.林长制是继河(湖)长制后,又一个由亲自推动、以长命名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因此,大家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对待林长制工作,切实增强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站在国之大者的高度深化思想认识,把全面推行林长制作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第二,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有效抓手.全面推行林长制,根本目的就是严格保护林草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增加国土绿色底蕴,建立健全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把林草资源管理好、保护好、利用好,实现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据统计我市拥有林地x万亩、草原x万亩,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但是,由于规模大、战线长、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我市在森林和草原资源保护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前不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开通报了xx典型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可以说,全面推行林长制势在必行,这是破解我市林业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瓶颈的有效手段,对林草资源发展保护、守牢生态红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第三,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压实生态保护责任的根本举措.林长制就是林草生态保护与建设中的党政领导责任制,就是用林长制的方式进一步凸显党政负责制,使保护发展林草资源的责任由林草部门提升到党委政府、落实到党政领导,构建起党政同责、部门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林草工作新机制.这是林草管理责任制的重大突破和升级,从根本上解决了生态保护责任模糊、多头管理等问题,让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保障和支撑更加有力.通过实施林长制,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全覆盖的林长责任体系,能够有效督促各级党政领导真正把植树造林的责任扛起来,治林治草的任务抓起来,护林护草的使命担起来,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没迈上新台阶.二、突出重点工作,全力推动林长制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一项事关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重要工作任务,去年年末我市已经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大家要把握重点、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全面推进林长制落实落地,让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一要在护绿上下功夫.保护好存量森林草原资源是实施林长制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把保护工作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强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保护,守护好每一片绿荫、每一寸绿草.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资源保护的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厘清保护边界,确保重点生态区域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要重点抓好公益林管护,提高公益林管护能力和水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资源保护.要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监管,全面落实管理责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毁林毁草种地、种参等违法行为.要扎实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建设数字化巡护和动态遥感监测系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实现三个不发生工作目标.要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防灾和松材线虫病防治,最大限度减轻虫害给森林草原资源造成的损失.二要在增绿上做文章.造林绿化是实施林长制的重点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市共完成人工造林x亩,封山育林x亩,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等主要指标稳步提升.但是,我市森林覆盖率仅为x%,远低于全省x%的平均水平,林草资源依然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我们要以实施林长制为契机,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为基础,科学开展造林绿化,不断拓展林草空间.要覆盖全域、因地制宜,坚持宜乔则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