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重阳节的敬老的诗句1、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2、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王绩《北山》3、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4、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5、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韦应物《闲居寄端及重阳》6、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五首·其一》7、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8、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9、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秋瑾《九日感赋》10、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11、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12、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定风波·重阳》13、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14、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司空图《重阳阻雨》15、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16、重阳过后开无害,只恐先生不赋诗。——范成大《重阳不见菊二绝·冷蕊萧疏蝶懒飞》1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8、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19、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20、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崔元翰《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21、功名炊黍寻常梦,怪事书空感激人。——王逊《西夏重阳》22、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丘浚《咏菊》23、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24、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25、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李嘉祐《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26、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27、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28、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张养浩《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可》29、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莫东篱湿露华》30、试登高先做重阳,篱落黄花,虀臼橙香。——张可久《双调·折桂个》31、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32、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33、长来逢九日,难与菊花别。——李端《九日赠司空文明》34、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王勃《九日怀封元寂》35、登高上山上,高处更堪愁。野菊他乡酒,芦花满眼秋。——戎昱《桂州西山登高上陆大夫》36、留,共登思远楼。重阳后,菊花风雨秋。——张可久《金字经·春怀瘦影孤》37、风光政要人酬酢。——戴复古《醉落魄·九日吴胜之运使黄鹤山登高》38、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苏辙《次韵王巩见赠》39、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司空图《旅中重阳》40、凄凉不道身无寿,九日还无旧会人。——司空图《歌者十二首》41、节是重阳却斗寒。可堪风雨累寻欢。——李之仪《鹧鸪天·节是重阳却斗寒》42、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43、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苏轼《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44、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羊士谔《寄裴校书》45、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46、重阳已过君休恨,留取金英晚节看。——宋祁《重阳不见菊·蜀地秋高未拟寒》47、蜜房岁晚能多少,酒盏重阳自不供。——王安石《咏菊二首·院落秋深数菊丛》48、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49、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50、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慧霖《闰中秋玩月》51、重阳虽过黄花少,尚有迟来玉雪团。——范成大《阊门戏调行客》52、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徐灿《菩萨蛮·秋闺》53、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李端《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54、忆得旧时重九日,紫萸黄菊压梳钗。——黄庭坚《九日对菊有怀粹老在河上四首·忆得旧时重九日》55、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56、惆怅东篱不同醉,陶家明日是重阳。——白居易《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57、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58、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刘长卿《重阳日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