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十三篇)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总结篇一(一)、明确安全目标落实安全职责我公司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到各项工作的首位。每年,我公司把安委会安排为第一个会议,最先分析部署安全生产工作。我公司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四个杜绝、三个不超、一个确保”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状况,明确了我公司全年死亡事故为零;全年重伤不超过2起以上事故为零;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零;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事故为零;交通特大事故为零和特大、重大污染事故为零,“六个为零”的安全工作奋斗目标。随后,对内我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职责书签字大会,与公司内各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机关科室签订了安全生产职责书,与副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签订了安全风险抵押合同书,制定了公司各单位、项目部副科以上领导实施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管理规定,使每位管理者和员工的经济利益与本单位和个人的安全职责直接挂钩。对外我公司同乌石化总厂、股份公司签订的甲乙双方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服务合同以来,我们体会到,签订合同很有必要,这是约束我们甲乙双方的一份法律文书,也是对甲乙双方负职责的一份契约。透过这几年的运转,我们甲乙双方都在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透过合同强化了风险管理的职责和利益,规范了甲乙双方的行为,细化了qohse体系标准,为我们在炼化企业施工安全带给了保证。同时全年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对本季度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对下一季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及时发现安全工作的薄弱点,采取措施完善工作,确保目标和职责制的落实实现。(二)、做好基础工作夯实管理基础一是构建管理平台,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我公司在20xx年透过qohse体系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体系运行工作的管理、检查、考核和持续改善。在认证办公室的指导下认真开展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识别及体系文件的完善工作,并按计划开展内部审核。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用心整改,严格按期限完成,公司组织跟踪验证。在健康、安全、环境隐患评估时,采取了自下而上的方式,透过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公司二级评审组审核,构成了我公司重大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评价报告。二是健全管理制度,使各项安全生产活动有章可循。我公司全面修订完善了各级、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方案及作业指导书。此外,还健全了公司领导与基层分公司、车间、队、项目部定点联系制度,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定期参加基层班组安全活动,透过这一方式推动基层班组安全活动的深化。公司透过安全例会,现场抽查等方式对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状况进行指导,并每月进行奖评考核,1~10月对各类违章和违反规定的行为考核了13320元,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奖励1600元。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做到警钟长鸣。年初,我公司制定了全年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安排对所有职工进行了一次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教育,全年安排对所有新分配人员及临时用工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的教育,全年教育2338人次。培训教育以集团公司安全管理文件、事故通报、安委会会议精神作为安全教育的学习材料、开展对安全生产知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规范、作业指导书、装置(设备)知识、危险源识别、职业危害与防护、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培训教育,并将“反三违、查隐患、促整改”活动的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工作贯穿始终。同时,组织了180名特种工培训取证工作,企业法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共计52人次参加了自治区建设厅举办的安全知识考核岗位任职资格培训,不断提高了各岗位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潜质,9人次参加了自治区建委和集团公司举办的安全管理人员上岗资质培训,全部透过了考试,取得了上岗资质。针对六月份全国安全生产月,组织公司12个单位举办了关于安全生产的黑板报比赛,并选出两块参加总厂的安全环境的黑板报比赛。并且还参加了乌鲁木齐市建委组织的安全月板报比赛,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编制了100道有关安全环境的竞赛题发放各单位,全公司近700人参加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各基层单位在安全基础管理上及施工现场开展“八查八规范”。1、即查制度建设,规范安全操作;2、查职责制落实,规范管理职责;3、查“三违”行为,规范现场施工;4、查票证管理,规范作业程序;5、查安全人员配备,规范监管机构建设;6、查安全合同,规范主体职责;7、查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规范培训教育;8、查事故隐患,规范安全投入。四是整改事故隐患,实现标本兼治。今年,我公司加大了安全隐患治理的投入力度,按照“上下结合,共同治理”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