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法则精编.docx
上传人:一吃****福乾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楹联法则精编.docx

楹联法则_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楹联法则楹联法则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成一副新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再如: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无辜被杀,临刑前写了这副楹联以示不畏强暴。1916年李大钊书赠杨子惠一副楹联,乃是翻造此联而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该联仅易一字,却足以抒己志,又勉友人奋发向上,新意顿生。【设问法】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1.设问作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斜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以上两联,皆是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要好得多。2.设问求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联坛高手。3.设问不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谐音法】谐音法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同音法】同音异字法跟上述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还有人添加事例,将此联加以扩充,如:暑鼠凉梁,唤匠描猫惊暑鼠;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当前12345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