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中语文比拟方法的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语文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初中语文比拟方法的基础知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比拟是以人的联想为基础,通过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不同属性转嫁的关系而构成的修辞方式.构成比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感情性格的转嫁,把人的感情性格转用于物上,比如:(9)井冈山上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袁鹰《井冈翠竹》)第二,动作,行为的转嫁.有两种情况:A、由人到物的转嫁:(10)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解说词)(11)她在呢喃低语中朦胧睡去,窗口的两支红烛滴落着一滴一滴红色的泪.(刘绍棠《两草一心》)B、由物到人的转嫁:(12)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社会主义好》歌词)第三,呼唤的转嫁,把适应于人的呼唤转用于物上.比如:(13)英雄的纪念碑啊,你可曾看见,此刻,在北京,在全国,在全世界,为失去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在哭泣,在沉思,在焦灼不宁.(韩瀚《写在祖国的江河和土地上》)总结:比拟是通过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手段,必然会融进表达者的真情实感。在运用中应注意情与景相协调,即情景交融。拓展阅读:比喻、比拟拟人的区别在阅读中,同学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既像比喻又像拟人的句子。由于它们有某些相似点,往往容易混淆。现将比喻、比拟相关知识简单的作以介绍。一、比喻概念: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二、比拟概念:比拟是把物拟作人(拟人)或把人拟作物(拟物),把甲事物摹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而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物拟作人的修辞手法。三、区别从结构上区别:从语法角度看抓主干、理枝叶,从句式结构来判断。拟人不出现“像”字,例如: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风像母亲的手,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杨柳风即春风,例①②两句的本体都是“春风”。但①句的喻体“母亲的手”在句中出现了,全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像”构成,前半部分是喻,后半部分是叙述,这句是比喻句;而②句的拟体“人”却没有在句中出现,全句只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温柔地抚摸着你”构成,是拟人句。也就是说,比喻重点在“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是仿照人,由本体和描写拟体的词语构成,重点在“拟”,而拟体(人)则在句中不出现。再看一例:⑶、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浪花像孩子。)⑷、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比喻句,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只有比喻词,没有其它的动词,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事物的,或者受动者是物。拟人句中,陈述主语的动词一般是描写人物的。当然,并不是外在形式上有“像”“仿佛”等喻词的句子就一定是比喻句。从内容上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从内容上看,运用比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如:雨扯天扯地下着……地上射起无数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是箭头、瀑布,本体没有出现,分别是雨点和屋檐水。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或人物)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特征赋予本体。如:①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只出现本体“浪花”,拟体(人)没出现。②流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这句中本体是“流水”,拟体“人”没有出现。如果说“流水像一个歌手在不知疲倦的欢唱着。”那就是比喻了。(三)从性质来区别比喻与比拟侧重点不同。比喻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一主一从。如“纪念碑像巨人”就是以“巨人”喻纪念碑。比拟是以乙当甲,重在“拟”,甲乙彼此交融,浑然一体。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把油蛉和蟋蟀比拟为人。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