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递呈专题知识讲座.ppt
上传人:你的****书屋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MB 金币:9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抗原递呈专题知识讲座.ppt

抗原递呈专题知识讲座.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9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抗原递呈细胞二、T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相互作用中的相关分子和结构1、‘MHC-抗原肽-TCR’三分子复合体;2、黏附分子和辅佐分子;3、免疫突触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条主要途径1、内体-溶酶体途径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2、胞质溶胶途径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3、伴随蛋白在抗原加工递呈中的作用4、其它非典型途径四、抗原肽和MH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MHCI类和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特点2、抗原肽的锚着残基和MHC分子接纳抗原肽的共用基序3、MHC-抗原肽相互作用中等位基因特异性及其意义4、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约束性五、CD1分子对脂类抗原的递呈一、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DC)DC的来源:髓系(DC1)淋系(DC2)DC的发育:未成熟DC成熟DCDC的分布与分类DC的生物学功能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的激活途径巨噬细胞的生物学作用趋化性吞噬作用抗原处理与提呈抗微生物和胞毒作用分泌功能免疫调节作用三种专职APC在淋巴结中具有不同的组织分布格局一、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识别蛋白质抗原的特点T和APC间成对的受体-配体分子在履行功能时,因是否显示抗原特异性而分成两类:递呈和识别抗原肽的分子,和其它的辅佐分子。前者构成《MHC-抗原肽-TCR》三分子复合物;后者包括多种重要的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MHC-抗原肽-TCR》三分子复合体二、T-APC相互作用中的相关分子和结构二、T-APC相互作用中的相关分子和结构抗原肽结合槽TAPCAPCCD3由两类跨膜二聚体分子组成,参与启动抗原识别信号的传递。和:Ig超家族,胞外区有Ig结构域,胞内段各有一个ITAM;:非Ig超家族,胞内段各有三个ITAM。CD4/CD8分别为单链和双链跨膜分子。属T细胞激活的辅助受体(co-receptor)。参与T细胞亚群的分化和抗原识别信号的转导。CD45跨膜分子胞内段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参与启动信号转导。CD28协同刺激信号受体,胞内段带有ITAM。CD2即LFA-2(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2),配体是CD58(LFA-3)。CD152即CTLA-4(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分子4),属同源二聚体跨膜分子,CD28家族成员,但功能和CD28相反,调节协同刺激信号。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配体是CD54,又称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T-APC细胞间辅佐分子的功能:*作为黏附分子,使T-APC间的相互作用和三分子复合体结构稳定化*通过胞内连接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启动协同刺激信号,参与T细胞激活*参与免疫突触的形成APC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种主要途径1、内体-溶酶体途径和胞质溶胶途径高尔基体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种主要途径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种主要途径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种主要途径三、蛋白质抗原加工递呈的两种主要途径2、伴随蛋白(chaperon)在抗原加工递呈中的重要作用-内体-溶酶体途径:Ii链(MHCII类链);-胞质溶胶途径:HSP(热休克蛋白)、钙联蛋白(calnexin,Cx).3、其它非典型途径外源性抗原由I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由II类分子递呈1、MHCI类和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特点2、MHC分子接纳抗原肽的共用基序3、MHC-抗原肽相互作用中等位基因特异性及其意义4、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约束性抗原肽结合槽1、MHCI类和II类分子抗原结合槽的结构特点2、MHC分子接纳抗原肽的共用基序四、抗原肽和MH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T细胞识别抗原中的MHC约束性MHC约束性(MHC限制性)T细胞通过TCR识别蛋白质抗原时,必需同时识别MHC分子。MHC约束性只有在二次免疫应答中才能得到体现。因为二次应答不仅需要有初次进行致敏的抗原,并要求相应抗原肽由原先具有等位特异性的MHC分子进行递呈。特异性二次应答同时受抗原特异性和MHC等位基因特异性的约束。四、抗原肽和MH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五、CD1分子对抗原的递呈CD1分子提呈的抗原糖脂或脂类抗原:抗原具有相同的基序识别的T细胞亚群:DN、CD8+T、γδ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