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含答案(精品多篇)[说明]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含答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试卷答案篇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的算术平方根是()A.B.C.±D.【分析】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即为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由此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的平方为,∴的算术平方根为。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易与平方根的概念混淆而导致错误。2、已知m,n满足方程组,则m+n的值为()A.3B.﹣3C.﹣2D.2【分析】应用代入法,求出方程组的解,即可求出m+n的值为多少。【解答】解:由②,可得:n=3m﹣2③,把③代入①,解得m=,∴n=3×﹣2=,∴原方程组的解是,∴m+n=+=3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要熟练掌握,注意代入法和加减法的应用。3、已知a>2a,那么对于a的判断正确的是()A.是正数B.是负数C.是非正数D.是非负数【分析】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由a>2a,移项得:0>2a﹣a,合并得:a则a是负数,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4、已知不等式组,其解集正确的是()A.﹣1≤x【分析】求出不等式组中两不等式的解集,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可。【解答】解:,由①得:x>3,由②得:x≥﹣1,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5、在π,,1.732,3.14四个数中,无理数的个数是()A.4个B.3个C.2个D.没有【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得到无理数有π,共两个。【解答】解:无理数有:π,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常见形式有:①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②无限不循环小数,如0.101001000…等;③字母,如π等。6、关于x、y的方程组,那么y是()A.5B.2a+5C.a﹣5D.2a【分析】方程组中两方程相减消去x求出y的值即可。【解答】解:,②﹣①得:y=5,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7、下面的调查中,不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一批炮弹的杀伤力的情况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C.全面人口普查D.全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解答】解: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力的情况,由于破坏性强,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错误;B、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调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错误;C、全面人口普查,适合全面调查,故选项正确;D、全市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适合抽样调查,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A(a,﹣b)在第一象限内,则点B(a,b)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点A(a,﹣b)在第一象限内,∴a>0,﹣b>0,∴b∴点B(a,b)所在的象限是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9、如图,A,B的坐标为(2,0),(0,1),若将线段AB平移至A1B1,则a+b的值为()A.2B.3C.4D.5【分析】直接利用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由B点平移前后的纵坐标分别为1、2,可得B点向上平移了1个单位,由A点平移前后的横坐标分别是为2、3,可得A点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由此得线段AB的平移的过程是:向上平移1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所以点A、B均按此规律平移,由此可得a=0+1=1,b=0+1=1,故a+b=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系中点、线段的平移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某点的平移相同。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10、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E,在∠CEB的平分线上有一点F,FM∥AB.当∠3=10°时,∠F的度数是()A.80°B.82°C.83°D.85°【分析】由对顶角求得∠AEC=10°,由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