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编辑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9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编辑最新精选.docx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编辑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我大胆改变教材没有使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安排了复习积变化的规律,通过例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3.85×59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3.85扩大100倍,计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0倍。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为这个安排了两个练习,一个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判断小数的位数,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在整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开始对学习充满兴趣,积极的思考,运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而让我觉得困惑的是,在前面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去口算,然后去笔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学的过程是流畅的,顺利的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学生掌握的情况也是很好的,但过多的暗示是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果不铺垫,直接出示小数乘整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好些?课的下半部分,学生对计算已经不感兴趣了,有几个孩子已经开小差了,事后调查得知,他们觉得问题太简单了,就是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只要移动小数点位置就行了,计算没有什么多大意思。学生说得是实话,最近学的都是计算,都是讨论计算方法,而计算方法的发现有时不需要让他们经历发现、探究的过程,更多的是老师的提醒和告诉,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怎么喜欢被动的接受呢。看来计算的教学还需要教师将练习的形式变的丰富些,吸引学生的眼球和大脑。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2《认识方程》是学生学习代数初步知识的开始。教材运用丰富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共同特征,了解方程的含义。《认识方程》是在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本课的教学在学生日后学习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及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介于以上认识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设计,通过教学感觉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做法。一、“巩固复习,铺垫新知”这一部分通过填空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等式、不等式、代数式”等概念,为后面区分方程和等式做一个铺垫。1、填空:3.6+2.1○7.7-21.6×5○5×1.638.4×0.2○38.45.9÷0.1○5.9t与8的和:b除42的商:2、进行分类,出示名称(等式、不等式、代数式)二、在认识方程之前就让学生辨认方程,了解学生对方程的认识程度,也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欲望。(你们能判断哪些是方程吗?①6+x=14②3×42=126③60+23﹥70④8+x学生有争议没有关系,带着疑问学习新知。师:“到底谁说的对呢?让我们一起去找答案吧!”)三、列方程最困难的就是找出等量关系式,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等量关系,在教学三个例题中我都按照一个步骤去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问题。(1)先找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2)用字母表示未知数。(3)列出方程四、注意了细节的引导。例如未知数不要单独放一边;未知数最好放在左边,便于计算;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在新课中一一解决,学生掌握较好。当然一节课总有不足的地方,这节课也不例外。比如方程的概念的出示就比较死板,其实当学生说到哪里我就应该顺势逐步完善概念,不一定非要在预定的时候出现,应该更灵活一些。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