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脱贫攻坚2020工作汇报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太霞乡位处南部县西北边陲,北接广元市剑阁县,西邻绵阳市盐亭县,东连神坝镇,南靠大坪镇,距南部县城110余公里,属升钟湖重淹乡,乡镇区划调整后辖14个村(2020年4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为7个行政村),全乡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12678人,均为升钟水库淹没村。本乡地形属库区深丘,辖区地貌呈五河六梁分布,辖区经济主要来源为劳务输出、地方种养业、垂钓旅游接待服务业等。一、关于贫困人口相关数据1、我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8户1476人,(于2019年大排查回头看动态调整后为478户1507人)贫困村4个。2、截止2018年底全乡已脱贫478户、1507人,其中2014年脱贫46户、154人;2015年脱贫42户、148人;2016年脱贫197户、620人,退出1个贫困村(前进村);2017年脱贫133户、376人,退出2个村(西水村、高峰村);2018年脱贫60户、174人,退出1个村(铁炉村)。二、关于主要致贫原因分析1、贫困户个人因素:因病、因残、缺劳动力、技术、资金等,2、客观现实条件:地方区位优势不明显,距城市较远,距交通主干线较远;受水库淹没影响,地方土地分布零散,耕地较少,不便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土地流转等。3、面临的主要难题:因升钟水库蓄水,大部分村被水库分割成两岸(目前全乡境内设有8个渡口),群众生产及交通出行极其不便;距县城距离远,山高坡陡,经济作物单一,生产发展落后,招引企业及业主较为困难,群众增收难。三、关于脱贫攻坚责任落实1、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年初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由党委书记和乡长任双组长,按县委要求,党委书记主抓脱贫攻坚,乡长主管脱贫攻坚,再确定副书记、副乡长分管脱贫攻坚,全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签订承诺书。乡镇领导班子每年向乡党委签订承诺书。确保每一位领导成员抓好自己分管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3、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年初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要求,我乡结合实际情况再细化,再分解,确保目标清楚,任务明确,脱贫稳定。4、签订责任书。每年年初,村两委向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实责任到人,确保脱贫攻坚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5、强化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严格要求“一村一队”全覆盖、每队不少于3人,全脱产,吃住在村,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每周对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每季度对农户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同时每月至少召开1次村组干部会,总结工作、培训业务、查漏补缺。6、紧盯驻村及帮扶责任。全乡对所有行政村均派出包村领导及驻村干部,同时组织乡干部,驻乡单位公职人员与辖区贫困户结对帮扶。四、关于脱贫攻坚政策落实1、饮水安全有保障。贫困户安装自来水,每户向城乡水务公司交2500元安装及上户费用,由县脱贫办审定后,县财政按每户返700元,目前贫困户饮水问题已全面解决。2、产业扶贫促增收。(1)全乡478户贫困户,户户落实四小工程扶持资金,按户均3000元,鼓励发展小养殖、小种植;(2)四个贫困村利用产业园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建好产业园,铁炉村40亩药材,西水村五月脆李200亩,高峰村250丑柑与核桃,前进村150脆李亩,同时创新了管理机制,实行村两委组织资金、人力引导建园,建好后,前三年对涉及发展产业用地农户以奖待补,鼓励农户加强管护。(3)每个贫困村高效盘活产业发展周转金,为贫困户有发展意愿的解决了资金扶持。3、就业扶贫惠民生。(1)乡积极组织辖区劳动力3批次148人次到县工业园区参加招工现场会;(2)通过乡贤乡友,“引、带、帮”有效输出劳动力稳定就业300余人;(3)对接县行业部门,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惠及贫困劳动力50人次。4、易地搬迁解难题。(1)全乡共实施96户易地搬迁户,极大程度解决了高山户、掉角户、边远户的问题;(2)易地搬迁户进度全面完成,面积达标、补助发放到位,自筹负担户不超10000,人均不超3000.(3)配套基础实施、公共服务配套实施均大力补齐短板。(4)推进落实拆旧复垦工作。5、危房改造补硬伤。(1)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C、D级危房改造,土坯房整治、D补差、对标补短等政策,改造345户;(2)全乡478户贫困户房屋均通过住房安全认定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书。6、健康扶贫暖人心。(1)全乡1507个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政府代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2)乡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4所均达标,村医配备、基药配置均合格;(3)“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宣传到户到人。7、教育扶贫长效抓。(1)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无一辍学;(2)学校高质量改造达到寄宿制相关条件;(3)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三免一补”政策。8、民政保障解民难。(1)全乡符合条件困难家庭享受低保768人,其中贫困户家庭人口享受低保152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