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发布时间:2022-07-15T06:31:51.383Z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5期(上)作者:李德乾[导读]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工程设计人员在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李德乾陕西中交柏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65摘要: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工程设计人员在高速公路设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但对比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环境复杂多变的山区互通立交设计。相比较一般的平原微丘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山区高速互通立交的设计存在诸多约束条件,主要有地形复杂多变、地面高差较大、地下水文环境敏感、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多样化等,因此对于山区高速互通立交的合理设计,存在一定复杂性,本文对比一般平原微丘互通立交设计,主要分析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的要点。关键词:高速公路设计;山区互通立交设计引言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山区等偏远地区的交通运输需求也大幅提升,高速公路的建设从以往的平原地区逐渐往山区转移,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环境与制约条件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提出了对于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需要设计人员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对比方案的能力。1、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选址要求互通立交的1.1选址应与地方城镇的发展规划相协调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已通车运营的山区高速公路走廊内,出现新的产业园、新的城镇规划以及新的经济发展体等,加之乡村振兴政策下,地方经济势必会有明显的加速发展趋势,为适应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已建干线公路进行改扩建为高速公路,增设高速公路互通,加强地方与外界的联系。因此互通建设的选址就应根据当地的城镇布局、产业规划、行业协调发展等因素,综合经济发展需要来确定互通的建设位置。但由于山区高速公路地处环境复杂,其互通的选址还要综合考虑地震水文、地质地层、工程造价及社会民生等众多建设因素。互通立交的1.2选址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值得注意的是,在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应始终树立起维护生态底线的意识,对公路沿线的水资源、景区和矿产资源储量等环境敏感点进行分类和控制。在进行设计分析时,主要原则是避免影响环境敏感点,以实现保护生态,协调自然环境,适应城镇发展和交通需求的目标。如专家意见所示,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充分考虑到其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并通过多方案化,科学合理地进行方案的定性定量、有无对比、趋势外推等比较择优,选择最适合的建设方案。2、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原则满足2.1交通功能需求在山区高速公路立交的总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和既有资料,合理选取互通立交的类型,结合建设区的既有交通量、周边交通网络现状及城市长期发展规划。在保证交通基本服务功能和交通流转换的基础上,合理设计主线、被交线以及匝道转换交通流的建设规模,以满足远景规划的交通需求。控制规模2.2、降低造价受山区地形特征的影响,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陡纵坡、高边坡、特殊地质、和大规模的跨线桥。因此相关设计者应在保证行车安全顺畅的前提下,考虑上述不利因素后,结合合理的交通工程设计,科学的选择相关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线形设计连续),并尽量选择与周围地形地貌相协调、交通流顺畅转换、规模和造价适中、因地制宜的组合式互通立交设计方案,方能凸显山区互通立交设计的合理性与协调性。重2.3视景观、绿化、美化的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中,为了避免和影响司机的专注力,造成严重的行车安全事故,应杜绝使用与周围环境不相协调的人工景观设计,而应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和本项目特点,选择与周围环境协调的绿化工程进行实施,并能使得乘客舒心赏析周边环境的自然美。3、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设计要点主3.1线设计要点山区高速公路主线设计是互通立交设计的基础部分,应先进行主线的设计。主线设计难点在于平面设计、纵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应在选择了合理的场地和地质条件、避开大陡坡等不利因素后,保证互通段主线设计速度与主线一般路段一致,控制平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应高于一般主线设计路段,尤其是平曲线半径和圆曲线长度的控制,均应满足规范要求。在进行纵面设计时,首先应设置合理的纵坡,其次应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满足识别视距要求的竖曲线半径),确保行车安全性。对比规范要求,互通段的主线纵面设计技术指标高于一般路段,应在规范要求下进行合理科学设计。综上,在进行互通段主线设计时,应全面统筹考虑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地质、工程规模后,合理选择技术指标进行主线平、纵、横的设计。互通3.2匝道设计要点互通匝道,是具有连接主线与地方被交线功能的连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