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docx
上传人:念珊****写意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docx

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通用1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你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散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通用1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丝竹声声入梦来散文篇1有时候想想,岁月的流逝真的很无情,也让人好无奈。每天重复着单调而乏味的日子,上班、下班,两点一线。曾经的激情与梦想,渐渐地消逝在柴米油盐、点点滴滴琐碎的日子里。原以为,在指缝间渐渐流淌的岁月,已经逐渐把我塑造成一副麻木不仁的模样,无欲无求。原以为,我再也不会被任何东西所俘获,而被点燃心中那一份久违的悸动。原以为,我只能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让青春的容颜一点点老去,激不起半点波澜。不曾想,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走进了葫芦丝音乐的美妙世界,结识了一群为音乐而痴狂乃至疯狂的老人。在如梦如幻的葫芦丝音乐面前,我,一个对乐器一窍不通的人,竟然如孩子般痴狂地爱上它,乐不思蜀地流连在它的音符上。去年春节过后,在家赋闲了一段时间,像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准备早餐,然后目送老公和孩子,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剩下的大把时间,则是我一个人呆在空旷的房子里,除了洗衣、做饭、整理房间,偶尔也会听听音乐,养花种草,悠闲地看点书,无聊时再去泡泡网,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却也惬意,安然。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千草发芽,万树吐绿,那些花、那些朵竞相亮相。天气,也一天天地变的暖意洋洋。我,也像蛰伏了一冬的小虫子一样——蠢蠢欲动。一个周末的清晨,春天那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射进房间,小鸟“叽叽喳喳”的快乐的鸣叫声,早早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伸个懒腰,懒懒地起床。看看表,才5点多钟,脑海里突然间萌生了去晨跑的念头。家的附近就有一个公园。迎着那一缕清澈的晨阳,伴着清脆的鸟鸣,踏着晶亮的晨光,我心情雀跃地奔跑在那条熟悉的路上。一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有的悠闲地散步,有的像我一样时跑时停。只十几分钟,我已经置身于鸟语花香的东风公园里了。早晨的公园热闹非凡,多是附近早起晨练的人们。碧草茵茵,花红柳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树荫里,小河边,拱桥上,人们晨练的方式各不相同。有舞剑的,踢毽子的,跳舞的,抖空竹的,好不热闹!我进了大门口,踏上那座石拱桥,站在桥上张望:那条宽阔的河面平静的像一面镜子,河的两岸垂柳依依,纤细修长的手臂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倒影在宁静的河面上,小河也变得有了生气,泛着淡淡的绿意。垂钓的老者,凝神静气,雕塑一样,端坐在柳树荫下,等待傻傻的鱼儿愿者上钩,自投罗网。忽闻一阵悠扬悦耳的、葫芦丝的旋律,飘入耳际,缠绵,悠扬,丝丝缕缕。仔细聆听,是我喜欢的那首《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曲调,眼前不禁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来:一轮明月,悬挂在璀璨的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洒在西双版纳这片美丽多情的热土上,一袭白衣的女子,在月光下跳着柔美的舞蹈,多情的阿哥阿妹,正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是这样的情真意切……那美妙的旋律,牵引着我,踏上一条青石板的小路,我循着声音而去,一片青青竹林掩映之中,一条木制的长廊里,一群着红色体恤的男男女女引入眼帘,或站或坐,每个人手里一把精美灵巧的葫芦丝。那个神奇的小东西,仔细端详,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葫芦外形,连着一个带孔的竹管,再点缀上一条红穗子,悠悠荡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独自站立在小河岸边,气定神闲,神态安然,鼓着嘴,手指灵巧地在竹管的几个小孔上上下翻飞,一个个欢快的音符便飘逸而出。哈,原来那首美妙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就是这位貌不惊人的老者吹奏出来的!我没有靠近他,怕影响了他自我陶醉的心情,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凝视,聆听,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似乎把人带到了遥远的云南傣乡。一曲终了,老人发现了我的专注,微笑着看了我一眼,慈祥地问我:“丫头也喜欢葫芦丝吗?”我点头:“喜欢呀,很喜欢呢!只是从来没有什么音乐细胞,也没有接触过什么乐器。”他说不用的,只要喜欢,买一把葫芦丝,到这里和我一起练习就是了。我难掩心中的喜悦,跟随他认识了这个葫芦丝俱乐部的组织者“竹林古筝”老师,一位50多岁的、憨厚的中年男人。从他口中了解到“保定葫芦丝俱乐部”,汇聚了这座城市众多的葫芦丝爱好者,会员已经100多人。只要热爱葫芦丝音乐,都可以参加的,目前以老年人居多,而且这个俱乐部高手如云,曾经多次代表这座城市,去参加全国的葫芦丝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一听就更来了兴致,恨不能马上就拥有一把葫芦丝。当然,如果能像他们一样吹出一首悦耳的曲子,那就更好了!这些老人真是热情得超乎想象,不一会的功夫,我便和这群老人们混熟悉了,顺便还认了好几个师父。俱乐部里那位60多岁的胡大姐,我记忆最深刻。她不但会吹葫芦丝,还喜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打着腰鼓,边跳边唱,载歌载舞。未见其人,先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