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状物散文情感把握的策略第一篇:小学状物散文情感把握的策略小学状物散文情感把握的策略人们常说,“文以情生,情以事发”、“无情不成文”。语文课本中的作品总是直接或间接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其实是接受作者传情的过程,是一段以自己的感情去领会体察,达到与作者共鸣的情感历程。状物散文兼具语言美与托物言志的特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这两个方面,也就把握住了这类体裁文章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一、整体感知,为文本把脉,确立情感基调。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因为状物散文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所以理清文路有助于领会作者的立意。应教给学生整体阅读法,让他们抓住文章线索,并顺着线索层层领会。如教学《莫高窟》时,首先应引导学生为文本整体把脉,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作顺序是什么,理清脉络,弄清这篇文章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它是历史与艺术的双重咏叹,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文本最后一句话“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开头相呼应,由此让学生头脑中清晰地留下一个整体、概括的莫高窟形象,油然而生出对中国古代艺术和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确立了学习此文的情感基调。二、品词析句,感受语言美,体会作者情感。写景状物散文的语言集中体现了散文语言之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范希文《对床夜语》),景物呈现于作家眼中,经过艺术化的选择提炼,再用文字描写出来,不能不带上作者的主观感受。文章不是无情物,行文中一定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比如词语的色彩(褒义词或贬义词的使用),往往表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词语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是思想感情的表达。品词析句是教学重要手段,可以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首先要品味修辞手法的运用。《莫高窟》的作者采用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两千多尊彩塑鲜明的个性,各异的神态和莫高窟壁画的灿烂辉煌,连串丰富词语描写,静物动态的写法,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给了读者无限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教师应该“咬”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文中多次运用排比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等等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与对劳动人民智慧结晶赞美,在此,和学生一起反复赏读这些词句,借助富有灵性的文字展开想象,来品味语言美,让自己进入到文章中的意境中去,便能透过文本,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到作者所要传达的一种情感,一种思想。另外,状物散文的目的是为了托物言志,也常常使用拟人句、比喻句。如课文《花潮》中,“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显示着自己的喜悦心情。”作者在这里已经赋予海棠花以人的动作、神态,他已将树和花人格化了。“炫耀”“喜悦”“鼎盛时代”和“喜悦心情”形象地表现了海棠花生命力之旺盛。“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的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作者把花的动态比作潮水,比作大海上的波浪,可见海棠树之多,海棠花之美。教学这两个比喻句,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作者将什么比作什么,然后着重体会为什么“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作者这里要表现的是生命力很强的海棠花蕴涵着勃勃生机,是作者对生命魅力的感悟。品味语言,就是要重点品味那些能一字传神的词句,品味这些词句对描摹景物,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三、展开想象,与文本对话,身临其境悟情。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写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便指“意境”。“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主观情思,“境”是作者寄托情感的客观的景、物、事。因此,“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与生活图景或自然环境的结合,是行神合一的艺术境界。把握“意境”美,引导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凭借联想和想象,与文本进行对话,进入作者创作的意境中去,情由境生,让学生由境察情,产生共鸣。如在教学《秦兵马俑》这篇状物类散文,教学伊始,就播放反映秦兵马俑壮观景象的录像让学生观看。当气势恢弘的兵马俑映入学生眼帘以及雄浑的音乐回荡在学生耳际的时候,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使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了亲近感。课未始,情已生。再如教学《莫高窟》中“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这句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前面对彩塑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