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毕节试验区具有独特的生态立体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特殊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结合毕节试验区实际,分析了毕节市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关键词】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现状对策研究一、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毕节市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理念,积极创新机制,以农户为基础,以基地为依托,以企业为龙头,全面促进特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1、特色农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市蔬菜、经果林、茶叶、中药材基地分别发展到352万亩、209万亩、77.2万亩、45.53万亩,特色烟草81.01万亩;优质马铃薯512.5万亩;特色杂粮160万亩;油菜101.2万亩。无性系扦插育苗7500亩;新增规模养殖场1024个,人工种草103.78万亩。全市10个产业示范带和102个特色产业示范园初步建成。特色农业在全市形成了规模效益,初步形成粮油、茶叶、马铃薯、辣椒、果蔬、畜禽等6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提升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全市地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2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2708个,土地流转面积达103.8万亩涉及农户36.3万户。口创汇836.5万美元,带动农户增收4.2亿元。3、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特色经济作物在近十余年中发展迅速,全市粮经作物种植比从63∶37调整为55∶45,使种植业结构得以优化,农业比较效益逐步改善。二是农产品品质有所提高。农产品样品检测合格率达99.85%,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9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3个,有机农产品认证20个,通过地理标识产品认证4个,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个,获“贵州省名牌产品”8个,“贵州省著名商标”21个,专利授权8个。纳雍县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美誉,大方县荣膺“中国豆制品之乡”、“中国皱椒之乡”,威宁县被誉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4、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初具雏形休闲农业在毕节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批依托当地农业自然资源优势而创办的农家乐、休闲农庄、休闲农业园区和民俗村等逐步显现,在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得到稳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相对稳定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经营户已经发展到250户左右,营业收入接近20000万元,资产总额25936万元;上缴税金329.98万元;年接待游客约190万人次;带动农户约8700户。贵州惠馨果业发展有限公司(民心苑)、金海湾天乐园、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3家农业观光园获省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市省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示范点达5家。其中黔西县解放村获农业部评选的“2011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前十名,向全国很好地展示了毕节试验区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景观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5、农业科技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截止到2011年底,共推广玉米育苗移栽276.12万亩,玉米地膜覆盖90.51万亩,绿肥聚垄206.2万亩,玉米包衣106.65万亩,水稻旱育稀植51.63万亩,两段育秧8.2万亩。良种覆盖率也大大提升,推广杂交玉米316.04万亩,覆盖率达85.04%;杂交水稻55.1万亩,覆盖率达84.9%;脱毒马铃薯308.52万亩,覆盖率61.69%;优质油菜101.17万亩,覆盖率99%,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1、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创新发展思路,是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各级领导把发展特色农业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毕节地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毕节地区“十二五”特色食品发展规划》、《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革试验的实施方案》等10多个重要文件。明确各产业中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便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对于促进试验区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增效、推动试验区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因地制宜地开发研究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是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技术保证为了改变试验区农业生产耕作粗放、作物栽培技术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毕节试验区成立后,各级政府把“科技兴农”作为发展农业生产及粮食生产的重要战略措施。成功选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组合),近十年来,先后育成杂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