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读书的名言警句摘录2021年读书的名言警句摘录69句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胡居仁《丽泽堂学约》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读书的名言警句69句,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只要努力,万事皆有可能。2、学如大海须探索,艺似高山要攀登。3、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4、谁都不会死读一本书,每每个人都从书中研究自己,要不是发现自己就是控制自己。一罗曼·罗兰5、凡读书即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戒之……读书无他道,只须在行字上着力,如读"学而时习",便要勉力时习,读"其为人孝悌",便要勉力孝悌,如此而已。——颜元6、一个医生读书很少而能从事医学实践是令人惊讶的。但是,他的工作做得相当不好却并不使人奇怪。——威廉姆斯爵士7、读书是一个很好的嗜好,我比较喜欢看名人列传,主要是想从中了解他们遭遇到和我一样问题时的心理感受和处理方式,也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林青霞8、架上书堆方是富,书如欲买不论金。一蒲松龄9、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新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1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一一诸葛亮11、圣者犹韦编三绝,以勤经业,凡才近人,安得兼修。——葛洪12、在经验指导下读书,价值要大得多。因为经验是他们老师的导师。——达·芬奇13、多读书,多向社会学习,以建设精神文明。——唐弢14、虽诵千章,句义不正,不如一要,闻可灭恶。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行可度。虽多诵经,不解何益,解一法句,行可得道。——佛陀法师15、说"读书无定法",其实是说读书方法极多。对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读对不同的读物也有不同的读法,对不同的目的更有不同的读法。如为了教书,学习,为了消遣……在工厂、在学校、在家中、在旅途上,在不同的环境中也有不同的读法。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中更有不同的读法。读书方法对头,可以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赵启正16、"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读书如同一位位先哲圣人促膝谈心。大义的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畏的鲁迅说:"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更有那视死如归、凛然就义的君子谭嗣同,对你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17、书潜移默化人们的内心,诗歌熏陶人们的`气质品性。少小所习,老大不忘,恍如身历其事。书籍价廉物美,不啻我们呼吸的空气。——哈兹利特18、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19、人不读书,其犹夜行。——段成式20、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英国)谚语21、欲读天下之奇书,须明天下之大道。作者:(清)蒲松龄22、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23、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车尔尼雪夫斯基24、好读书,不求甚解。作者:陶渊明25、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作者:培根26、读书人不一定有知识,真正的常识是懂得知识,会思想,能工作。作者:徐特立27、无穷相信书籍的气力,是我的教育信奉的真谛之一。28、书籍是青年人离不开的导师。29、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30、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31、勤者读书夜达旦;青藤绕屋花连云。32、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但是,假使他的生命溶化在大众的里面,假使他天天在为这世界干些什么,那么,他总在生长,虽然衰老病死仍旧是逃避不了。33、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34、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一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本才行。35、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36、有书癖而无剪裁,徒号书厨。37、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38、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不能代替劳动。要发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阿·斯米尔诺夫39、读书必须要有思想的碰撞,"视通宇宙,思接千载",思想可以到达千年以前,也可以延伸到千年以后,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我们蒙昧的心灵,我们将从此走向光明和美好。40、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西汉·扬雄《法言》41、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42、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4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我知识贫乏。——马克思44、天下事千变万化,其端无穷。故世之苦读书者,往往遇事有执泥处,而经历事故多者,又每逢是圆融而无定见,此皆一偏之见。